滨湖路夜景图
行走在宣汉427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打开随身携带的相机,按下快门,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被永久定格:条条道路纵横交错,幢幢高楼鳞次栉比,累累硕果挂满枝头……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初秋的宣汉处处焕发出勃勃的生机,扑面而来的城镇化气息正在以悄然之势迅速向农村蔓延。
自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县委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保持奔跑势头、弘扬务实精神,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险阻,完成了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宣汉发展的“黄金五年”,“繁荣美丽新宣汉”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在党旗的凝聚下,全县人民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奋力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4亿元,是2010年的1.8倍,年均增长8.2%;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4.6亿元,是2010年的3.7倍,年均增长18.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7.4亿元,是2010年的1.7倍,年均增长5.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2亿元,是2010年的2.3倍,年均增长1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5亿元,是2010年的2.2倍,年均增长12.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80元,是2010年的2.3倍,年均增长1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48元,是2010年的2倍,年均增长12.6%。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实现翻一番,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
镜头前,这个焕发全新面貌的大巴山深处的宣汉县,正大力弘扬务实精神,坚持高标准快节奏的工作要求,发扬说真话办实事的工作作风,严明抓落实重执行的工作纪律,营造有压力不压抑的工作环境,用一个个脚踏实地的大数据彰显自己的务实奋进、转型发展。
定格一
宣汉速度催生工业强县
7月20日,宣汉县与河北衡水鑫泽投资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不溶性硫磺项目签约仪式在宣汉举行,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落地宣汉。不溶性硫磺是一种橡胶工业的高级促进剂和硫化交联剂,主要用于橡胶轮胎的生产,在国际国内拥有广阔的市场。
作为资源富集的大县,宣汉拥有得天独厚的硫磺资源优势,成功吸引河北衡水鑫泽投资有限公司选址宣汉,投资宣汉,该项目计划2017年底前达到3万吨产能,2019年底前达到6万吨产能,2021年底前达到20万吨产能。该项目完全建成投产后,年总产值达26亿元,年创税收达1.4亿元。
2015年,中石化普光天然气净化厂计划性减产,对宣汉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如何破解“一气独大”,调整工业经济结构,成为县委县政府最迫切的问题。
2015年,宣汉强势启动中国(普光)微玻纤新材料产业园建设,以微玻纤及其制品为核心,综合微纤维、连续纤维制品,配套高效过滤、深冷绝热、能源储存、绿色建材、航空交通五大应用领域,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打造全国首个微玻纤全产业链示范产业园。
目前,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编制的中国(普光)微玻纤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发展规划(一期)已完成,一期规划面积100公顷,规划项目44个,已建成年产3000吨微玻纤玻璃火焰喷吹棉、12000吨微纤维玻璃离心棉和500万立方米微纤维玻璃棉毡生产线,规划目标2020年产值达到100亿元,实现利税12.3亿元。目前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正在编制二期规划,二期规划目标到2025年产值达到500亿元。
突破瓶颈,宣汉经济腾飞势不可挡。在“十二五”以来日渐下行的经济压力下,宣汉县立足天然气、电、煤炭、富钾卤水等资源优势,强力推进达州普光工业园区和普光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按照“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的产业布局,分为普光、柳池、南坝、胡家四个工业园区,主要发展天然气硫磺化工、新材料、冶金、机械、建材、物流和农副产品加工等,重点打造天然气产业集群和中国(普光)微玻纤产业园。
截至目前,已建成园区道路10.05公里,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门气站、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和110KV变电站各1座,园区水、电、气、路、通讯等“五通一平“目标基本实现。已有中石油、中石化、正原微玻纤、宏盛电化等59家企业入驻,拟投资总额超280亿元。2015年,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达301.68亿元,预计2017年,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有望突破500亿元大关。
定格二
务实奋进趟出脱贫之路
“脱贫解困,全面小康,不是等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当前,我县扶贫开发已进入决战决胜的攻坚期,剩下的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我们必须坚定必胜的信心、保持专注的定力,坚定不移实施‘开发扶贫\’战略,以实干创造脱贫实效。”2015年7月30日,铿锵有力的向贫困宣战的号角响彻云霄,宣汉县脱贫攻坚誓师大会在宣汉中学操场举行,擂响了扶贫攻坚的战鼓。
宣汉县地处四川最东边,有建卡贫困村211个、贫困人口14.31万,是全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县。面对困难,宣汉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精准脱贫各项决策部署,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大力实施“开发扶贫”战略,举全县之力、聚各方资源,强力推进脱贫攻坚。
针对区域性贫困突出的实际问题,宣汉将全县划分为四大脱贫攻坚片区,在每个片区对症下药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在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集中的东北部山区,该县布局实施巴山大峡谷旅游扶贫综合开发项目,打造国家5A级景区,带动片区9万人脱贫。
目前,巴山大峡谷景区已被列入全省100个重点项目,黄连村、鸡坪村被列为全国旅游扶贫试点村,渡口风情小镇建设中的拆迁工作已经全面启动,通往景区的快速通道已经动工,罗盘顶、桃溪谷、桑树坪等核心景区规划已通过评审。
除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之外,宣汉县采取“分片布局、因地制宜、集中发展”的思路,突出发展“牛、药、果、茶、菌”5大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确保每个片区都有1个以上主导产业,先后培育“花果山”“米岩花海”“川东莲乡”等一批万亩亿元特色产业园区,带动核心区3000余户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500余户、1700余名贫困群众直接脱贫。
在脱贫奔康工作中,宣汉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广泛吸收社会力量参与脱贫,出台了《引导和鼓励工商资本投资发展现代农业的实施意见》,积极探索“136”和“127”农民土地入股分红新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脱贫攻坚,引进“七里牧场”“梦仙园”等亿元级产业项目,扶持培育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专合组织500余家,带动全县近万名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就地务工等,实现稳定增收。建立“乡友产业发展互助基金”,推行“牛托管”“牛寄养”“田托管”“农村按揭房”等脱贫新模式,有效解决贫困群众资金、技术等难题;扎实推进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鼓励引导272名农业科技人员在贫困村领办、创办经济实体78个,带动1.3万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
全面开展***、精准脱贫,精准实施“七个一批”,强力推进“十大专项行动”和“七大脱贫攻坚行动”;扶贫小额信贷基金、信贷风险补偿金和贴息金设立运行;扎实开展定点帮扶,组建211个工作组,派驻“第一书记”脱产驻村;投入扶贫资金6亿元,硬化村组道路1473公里,发展扶贫产业基地0.2万公顷;整村扶持建卡贫困村45个。自2015年全县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宣汉县成功减贫3.63万人;今年1至6月,精准减贫2.7万人。
定格三
转型跨越催生产业发展
走进远离尘嚣的黄石乡金竹寨村,你会发现曾经的一片荒野山林变成了一个占地1000余亩的大规模养殖场。60多岁的村民费官金正迈着愉快的步子向养殖场走去,他要去看他的牛又长壮了没。为什么会到养殖场去看他的牛呢?原来,这是该乡探索出来的一条***新路子——托管养牛。
该乡结合自身实际,在帮扶单位达州市卫计局的帮助下,由金竹寨村委会搞好牧场场地建设,引进业主刘小英投资建立了天上红樱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牧场以吸纳散养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的能繁母牛入股的方式,将能繁母牛寄养在牧场生产小牛,牧场全权负责牛的饲养及管理费用。牧场再将生产的小牛以不低于3000元的价格收购,能繁母牛始终归农户所有。这样更有利于牛的统一饲养、防疫、购料、销售,大大节约养牛成本,既解决了牧场牛源紧缺的问题,又有效杜绝了相关疾病的侵入,使贫困户在无任何风险的情况下养牛脱贫致富。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县城”、“四川省首批工业强县示范县”……
一项项荣誉是对宣汉最客观真实的评价,2015年,宣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9.4:43.2:27.4调整为24.7:46.2:29.1,实现了从“二一三”到“二三一”的历史性转变。工业基础更加坚实,成为全省首批工业强县示范县,普光经济开发区成功纳入全省“51025”重点产业园区发展计划。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牛、药、果、茶、菌”等特色产业加速壮大,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连续八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增加值年均增长10.8%、突破60亿元。
宣汉商贸园区鸟瞰效果图
唯美画风绘就城乡发展蓝图
登上宣汉笔架山顶,凉风习习,神清气爽,举目俯瞰,会发现原本县城北部的一片山坡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林立的高楼,一条如丝带的崭新公路在其中穿插而过,一幅现代化商贸城的画面跃然眼前。
宣汉以招商引资为“笔”,用县城北部1143亩的土地做“纸”,完成了这幅现代化新城的巨画——2015年7月23日,宣汉县与天津亿联投资控股集团就建设建材家居五金城达成投资合作协议,同年10月22日,投资60亿元的宣汉亿联建材家居五金城正式动工建设……
县城西区,美丽的百节溪公园建设项目也在有序推进中,工程占地83公顷,包括3片、10区、25个景点,分四期建设,一期工程预计在11月底全面完工。距离县城40公里的南坝副中心,一座雄伟的跨河大桥已经完工,更紧密地联系了前河两岸居民的工作生活。
2015年,宣汉强力提升“2+8”城镇体系建设速度,县城“334”工程全面竣工,“三路三片三园”加快推进,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2倍、达18平方公里,成功纳入达州卫星城市建设规划;南坝副中心和胡家、双河等中心场镇规模不断壮大,城镇化率达37.3%。全面完成“1+35+60”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城乡环境持续向好,节能减排取得实效,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0%,成功创建宣汉国家级森林公园,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
定格五
优质保障做大民生蛋糕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老百姓更好地享受发展成果。
“十二五”期间,宣汉县在教育、就业、医疗、文体事业等各项事关老百姓幸福感、满意度的社会事业上持续发力,让更多人分享到了发展红利,开创了民生发展的新局面。
其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高速公路实现“零的突破”,国省干道、县乡公路全面升级,100%的行政村通水泥(油)路,全县通车里程突破5300公里;农田水利建设全面加强,建成各类水利工程8259处,被评为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行政村农网改造基本完成,“宽带乡村”示范工程全面启动,群众出行难、饮水难、用电难、通信难、住房难等问题有效解决。
其二,教育惠民优先实施。职教园区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加大边远山区教育支持力度,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财政性教育投入逐年增加,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深入推进,高考成绩屡创新高。
其三,就业促进更加努力。就业扶持政策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城镇新增就业2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8万人次,培训待业青年、农民工1.3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
其四,社会保障提质扩面。全县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低保、五保等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全覆盖,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支付率达到100%。探索建立大病救助制度,细化和规范了临时救助制度。
其五,医疗计生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升,被评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
此外,文体事业日益丰富。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配合做好罗家坝遗址第四次发掘工作,创作一批有地域特色的巴文化、土家文化精品节目,“薅草锣鼓”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圆满承办全国武术太极拳公开赛等国家、省、市系列文化体育活动。
达宣快速通道插旗山段
柳池工业园区一角
定格六
全域旅游促产业助增收
宣汉县深入实施“全域旅游”战略,按照“大旅游、大景区、大产业、大集聚”的全域旅游发展道路,积极探索出一条“以开发促产业助增收”的全域旅游新路子。
基于全县旅游资源分布格局,突出“全域旅游”景区化思路,高起点规划编制完成《宣汉县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按照“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原则,将全县划分为“四大旅游扶贫片区”,着力发展东北部片区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中部片区乡村观光旅游、西部片区生态文化旅游、南部片区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编制了《巴山大峡谷生态旅游区总规》、《下八镇乡村旅游总体规划暨重要节点控制性详细规划》、《香炉山片区总体规划》、《马渡关石林景区乡村旅游规划》等区域规划,形成了“四大片区”整体布局、分片开发的“全域旅游”大格局。
针对东北部山区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问题,坚持“打造龙头景区、带动区域产业、活跃全域经济”的原则,发挥巴山大峡谷景区的资源优势、比较优势、后发优势,通过积极向上争资、政府投资、社会融资,整合旅游发展专项资金100亿元布局实施巴山大峡谷旅游扶贫综合开发项目,着手打造罗盘顶养生养心区、桃溪谷休闲体验区、溪口湖生态观光游览区和巴人谷民俗风情体验区,力争今年部分景点形成接待能力,2018年实现开门迎客,通过3至5年努力,建成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和川渝陕结合部的“龙头景区”,带动周边9万群众脱贫奔康。
按照“依托乡村建景区、围绕产业兴旅”的发展思路,依托“牛、果、药、菌、茶”等特色主导产业,突出“一业一品”特色,重点发展休闲农业旅游、民俗文化旅游、森林生态旅游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开拓田间采摘、生态观光、避暑休闲等不同层次功能需求,做精庙安脆李、南坝牛肉等具有乡村特色的旅游商品,打造提升洋烈水乡、峨城竹海、庙安花果山、马渡腊梅园、下八米岩花海等乡村旅游示范典型,以点带面、连线成片,把多点景区打造成乡村旅游示范点和区域经济核心增长极。目前,龙泉黄连村土家新寨、鸡唱坪村成功纳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试点村,洋烈新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坚持全域联动,打造巴山大峡谷。为确保巴山大峡谷旅游扶贫开发项目建设及创建国家5A级景区工作高效开展,成立了建设指挥部和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定期召开现场办公会和工作推进会,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全方位、立体式联动机制。编制完成了《巴山大峡谷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巴山大峡谷基础设施新村建设规划》、《巴山大峡谷桃溪谷休闲体验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巴山大峡谷罗盘顶养生养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巴山大峡谷渡口“风情小镇”旧房风貌打造规划》、《巴山大峡谷桑树坪修建性详细规划》等规划。启动了34.8公里巴山大峡谷快速通道,并连接四乡15村的外环线,构建150公里景区自驾游大环线;同步推进通讯、电力、水利及新村建设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推进新村公共服务与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相衔接,促进旅游指引标识、导游导览、智慧旅游、购物体验、旅游停车场、旅游厕所、无障碍设施在所有景区景点实现统一标配,着力构筑区域旅游整体提升格局。
随着达陕高速、达万高速等高速公路相继穿境而过,宣汉旅游文化知名度也在不断提升,每到周末、节假日,陕西、重庆等地游客纷至沓来,各个旅游景点迎来众多游客。
辛勤工作之余,您想到了去哪里休闲游玩吗?美景,就在宣汉。
过去五年,宣汉全县上下开拓创新、克难奋进,书写了不平凡的业绩。面向未来,肩负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艰巨任务和光荣使命,宣汉县委县政府将继续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大力弘扬务实精神,坚定不移实施兴工强县、开发扶贫、全域旅游“三大战略”,深入推进“双核双区”建设,向着川东北经济区县域发展领头羊、全省脱贫奔康示范区、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全国巴文化高地,全面建成繁荣美丽新宣汉的奋斗目标奋力迈进。
黄连村土家新寨
巴人大鼓
巴山大峡谷
宣汉县张家坝片区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鸟瞰效果图
蜀宣花牛繁育场
罗盘顶中药材种植基地
新闻推荐
目前,知道唐甄、唐瑜思想的人为数甚少,就连相关研究机构也忽略了这两位历史名人,实为遗憾。为全面贯彻落实达州市委文艺工作座谈会会议精神,加大对思想家唐甄、帝师唐瑜思想文化的挖掘、研究、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