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9月6日,中国共产党宣汉县十三次代表大会响亮提出:“坚定不移实施兴工强县、开发扶贫、全域旅游‘三大战略\’,深入推进‘双核双区\’,为全面建成繁荣美丽新宣汉而努力奋斗!”
如今,宣汉县紧紧围绕“四大目标”,奋力筑强“三大支撑”,强力扭住“五大任务”,向着建成繁荣美丽新宣汉迈出转型跨越的坚实步伐。
围绕“四大目标”
凝聚推动发展的强大能量
初秋的宣汉县,忙碌而充实,奔涌在人们心中的激情,正推动新的发展,书写着新的精彩。建设繁荣美丽新宣汉的强劲鼓点正激荡着132万宣汉儿女的心扉,4271平方公里的宣汉大地,处处涌动着加快奔康进程、推进转型发展的滚滚热潮。
今后五年,宣汉县努力实现“四大目标”:一是争当川东北经济区县域发展领头羊。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突破2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川东北经济区前列。二是争当全省脱贫奔康示范区。到2019年,全县14.3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11个贫困村全部“摘帽”;到2020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脱贫攻坚工作走在全省、全市前列。三是建成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建成国家AAAAA级景区1个、AAAA级景区2个以上、AAA级景区15个以上,基本形成“一区多点”的全域旅游格局,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0%,成为全国知名的生态旅游和山地休闲度假胜地。四是建成全国巴文化高地。充分挖掘巴文化资源,加快建设罗家坝考古遗址公园,建成巴文化博物馆,精心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巴文化品牌,成为全国巴文化展示中心。
筑强“三大支撑”
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未来五年,必将是宣汉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全面小康的决战决胜期、干事创业的厚积薄发期,为此,宣汉提出以“兴工强县、开发扶贫、全域旅游”为主导的三大战略为重点,努力探索县域经济底部崛起之路,奋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以普光经济开发区为龙头,筑强县域工业支撑。完善提升“一区三园”服务功能,加快中国(普光)微玻纤新材料产业园、柳池方斗食品功能区和南坝工业园建设,推进不溶性硫磺、富钾卤水等重点项目,力争到2020年,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成功创建省级经济开发区。
以巴山大峡谷景区为龙头,筑强全域旅游支撑。加快推进巴山大峡谷旅游扶贫综合开发项目,建成国家AAAAA级景区、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和川渝陕结合部“龙头景区”,实现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20亿元以上,带动东北部山区近9万人脱贫奔康。
以“2+8”城镇体系为龙头,筑强城乡发展支撑。加快县城、南坝“双核”和8个区域中心场镇建设,力争县城、南坝常驻人口规模分别达到25万人、12万人以上,建成5万人规模以上场镇2个、3万人规模以上场镇6个,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5%以上,形成“双核”发力、多点带动的城乡发展新格局。
扭住“五大任务”
全面建成繁荣美丽新宣汉
宣汉县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揽,紧紧扭住五大任务,务实奋进、攻坚克难,全面建成繁荣美丽新宣汉!
始终专注转型发展,构建更优质的产业体系。通过提升工业发展质量、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培育强化发展动力,切实提升发展质量,打造全市经济核心增长极,争当川东北经济区县域发展领头羊。
始终围绕全面小康,聚力更大范围的民生改善。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严格执行上级精准脱贫各项政策措施,坚决落实“七个一批”***要求,深入推进“七大脱贫攻坚行动”,集中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争当全省脱贫奔康示范区。
始终坚持景区标准,推进更高层次的统筹城乡。以“2+8”城镇体系为重点,加快城乡一体发展。持续推进县城新区建设,有序改造老城片区,拉大县城骨架,全面完成“三路三片三园”等市政重点工程,着力打造“风光秀美、风貌独特、风情独具”的生态魅力城市。强力推进南坝城市建设,加快实施“两桥一路”等重点项目,着力打造宣汉副中心。强化“八镇带动”,增强场镇承载力,(紧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彩霞映新村(王梦摄于宣汉县洋烈新村)本报讯“让乡村变景区、农家变客房、农副产品变旅游产品、农民变客服”。近年来,宣汉县深入实施“全域旅游”战略,按照“大旅游、大景区、大产业、大集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