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烟盒账”“包包账”“断头账”
10月27日,宣汉县三河乡庙坪村6组村民胡洪铭来到乡便民服务中心,站在电子显示屏前,他熟练地操作起来,输入身份证号,点击进入庙坪村账务公开栏,资金流向明细一览无余。“好几个村民托我,让我来查一查新修公路的扶贫资金到村没有?”胡洪铭说,自从有了农村“三资”查询系统,村里收了多少钱、用了多少钱,轻轻点击便可知道。
2015年,达州市在宣汉县试点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度,宣汉县54个乡镇568个村(社区)设立报账员,乡镇以财政所为依托组建村级代理会计核算中心,代为管理村(社区)账务。“乡村账务管理不规范,村民不信任,村级干部违纪违法的案件也时有发生”,达州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马骏说,实施代理制度,实现四重监督,既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也从制度上消除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
□本报记者 袁婧
账务不规范 村民有怨言
“以前账本都是村干部自己揣着,莫说公开透明了,有时候连人都看不到。”胡洪铭说,那时村民总觉得账有问题,对村干部也不信任。当了20多年村干部的庙坪村支部书记冉启泉也承认,账务管理不规范,以前向村民收钱,村支书去了,村主任又去,“随便掏个烟盒纸就在记,丢了就丢了,村民有怨言也难免。”
支书、主任以及文书等各管各的账,“烟盒账”“包包账”“断头账”等收支票据不规范的问题不止三河乡。宣汉县在开展民情大走访、问题大排查、矛盾大化解过程中还发现,有的村级财务人员更换频繁,也导致拖延做账、账务资料损坏遗失等问题,村级账务透明度、可信度低。
欧阳鹤龄是东乡镇三名义务监督员之一,以前是东乡镇花园社区出了名的“刺头儿”,“吃低保的人,还戴起金项链、金戒指,没有猫腻,谁会相信?”他认为要解决干群间的矛盾,就是要规范、公开、透明,尤其是账务管理。
2012年至2013年,宣汉县纪委、监察局查处涉及村级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115件,其中经济类案件占到75%,包括伪造债务、侵占集体资金、贪污扶贫资金、私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等。
监督四道关 干群都喜欢
10月27日,在东乡镇村级代理会计核算中心,龙岗社区报账员张弟福拿着一些报账单。“必须要有财务监督小组成员的签名,只有社区主任和书记的签名还不行。”他指着报账单告诉记者,财务监督小组由村民代表和党员代表组成,凡项目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必须经财务监督小组成员投票赞成才能通过。
此时,会计毕传东正在核查城南社区的报账汇总单,“这个只有收据,没有正规发票,按规定只有退回到社区。”毕传东负责处理全镇八个社区的账务规范化处理,到他手里的单据必须经过社区财务监督小组、社区主任及书记的签字确认。他说,每季度公开公示无异议后,才能将账录入宣汉县农村“三资”管理信息系统。
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乡镇会计核算中心则对村级财务进行专业监督。根据《宣汉县村级代理会计核算中心财务管理办法》,各乡镇分别成立了村级代理会计核算中心,取消各村会计,只设置一名报账员,代理会计核算中心与各村民委员会签订委托协议,全面负责所辖各村的财务管理工作。
为此,宣汉县财政局专门成立了乡镇财务管理股,还对500余名乡镇会计进行了实务培训。宣汉县财政局局长周家伟说,群众监督、会计核算中心专业监督、财政局动态监管,再加之以乡镇为主体的对下监管,形成了村级财务的四道关。“由乡镇代理,也是还我们村干部一个清白。”冉启泉坦言,刚开始推行代理制度时还有抵触情绪,觉得村里的钱凭啥由乡上来支配,随着账务公开,村民信任增加了,工作更好开展了。据三河乡党委书记张旭介绍,以前每年都要接到群众反映村干部经济问题的信访件,自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后,截至目前,还没有收到类似信件。
新闻推荐
本报讯(薛相才记者李欣忆)11月14日一大早,达州市宣汉县普光镇千河村村民李廷孝便来到普光气田202集气站旁,查看自己的油菜地。8年前,普光气田主体工程建设时,李廷孝这块地成为临时弃土场。普光气田主体...
宣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宣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