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洋 本报记者 袁婧
8月28日上午,宣汉县庙安乡,胡忠和工人们正忙着脆李分装工作。虽然冷藏库内温度仅有几度,但是胡忠心里却是暖暖的:“有了冷藏保鲜,销售不了的脆李再也不会烂掉了。”
回溯往年,脆李的丰收却经常让身为庙安乡农技站站长的胡忠笑不出来。仅去年脆红李挂果2.5万公斤,但真正销售出去变现的不足1.5万公斤,近一半都烂掉、丢掉。
有“水果之乡”美誉的庙安,近年来集中连片发展青脆李、脆红李一万余亩。面对上万亩脆李集中挂果上市,胡忠一直在思考:如何从技术上保证脆李能多存放一段时间呢?
脆李保鲜 建冷藏库
眼见着农民辛苦付出得不到回报,胡忠去年联系到了四川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果蔬贮藏保鲜与加工研究室,“专家们在宣汉采摘了上百斤脆李,在冷藏库保鲜45天,出库后依然青脆爽口。”
今年2月,宣汉县成为四川省农科人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胡忠与庙安乡水果专业合作社签订技术服务合作协议,组建了11人技术攻关小组,并申报了《脆李贮藏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科技创新课题研发推广项目。
省农科院的实验给了胡忠极大信心,“县里也出台了农科人员创新创业政策,可以放开手脚大起胆子干了。”3月,庙安乡洞子村聚居点启动冷藏库修建,通过4个多月的努力,已建成1000吨冷藏库和500平方米交易市场,脆李贮藏保鲜工作已着手实施。全面建成完工后,庙安三分之一的脆李可入库贮藏。
分装冷藏 错峰销售
冷藏库类似于巨大的集装箱,厚厚的门分隔内外两个“世界”。“我们会采摘成熟度适合的脆李果实,再按大小、品形、外观进行分装。”脆李分装好后,还要进行预冷处理,先把冷藏库温度调至20℃,每四个小时再降温6℃,共降温三次,将温度降到2-3.5℃为最佳,“这样做可以让脆李逐渐适应冷藏库的温度,从而保证脆李的质感”。除此之外,包装脆李的材料也采用纳米技术包装,这样可以让脆李更好地“呼吸”,从而保证脆李口感。
工作人员还要每天观测温度、湿度、果子硬度、色泽、口感等变化,在脆李贮藏保鲜一个月后,再回温到常温出库销售。今年,青脆李入库5.5吨,贮藏保鲜35天,正在陆续出库销售。脆红李已入库3.1吨,正在进行贮藏保鲜处理,预计国庆期间出库销售。
记者采访过程中,不断有顾客上门购买脆李。“每天来买脆李的散客非常多,当然,大量的脆李还是销往了贵州、重庆、西安等地。”胡忠说,冷藏库的修建,错开了销售高峰、延长了销售季节、提升了产品价值;明年,他还将带领团队开展果醋、果酒、果脯等产品的研究,力争形成两个成熟产品推向市场。
新闻推荐
达州防洪工程土溪口水库获环保部批复本报讯(记者刘宇男)记者11月4日从省环保厅获悉,达州土溪口水库工程10月30日获环保部批复。为减少工程对水生生态影响,批复要求工程蓄水前建成升鱼机过鱼系统、鱼...
宣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宣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