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新闻 万源新闻 宣汉新闻 开江新闻 大竹新闻 渠县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达州市 > 宣汉新闻 > 正文

他们把“科技讲堂”搬到田间地头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2015-05-26 08:57   https://www.yybnet.net/

编者按

201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于5月16~24日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今年的活动以“创新创业科技惠民”为主题,关于农业科技推广的话题也引起了关注。

长期以来,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户接受之间有着较深的“隔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四川省不少地区的农技部门寻求突破、大胆创新,让农技专家亲身示范,带领着农户一起干;让农技专家把“科技讲堂”搬到田间地头,教农民真正学会科技种田。实践证明,只有真正接地气的“科技讲堂”,才能让农技推广开花结果。

手把手教技术,他是村民的好师傅

□漆楚良 本报记者 刘鑫

5月16日,在宣汉县七里乡新芽村的秧田里,一名个头不高,身材略微有些中年发福的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一边埋头插秧,一边向身边的人询问道:“小覃,今年大球蘑菇整得咋样了?”一旁的村民覃胜利笑着说:“师傅,你放心吧。”

覃胜利口中的 “师傅”名叫张帮华,是宣汉县天生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他在基层农技推广战线上工作了27年,凭着对农技推广事业的满腔热情,攻克一个个农技难关。

“农技干部的办公室就应当在田野里,农技推广的大讲堂就是黄土地。”在宣汉县庙安乡八庙村一块西瓜地里,张帮华一边跟西瓜种植户王福志讲解西瓜管理技术,一边跟记者说。

据王福志介绍,2013年张帮华在庙安乡主持实施 “优质西瓜玉脆新品种引进及推广”,张帮华几乎每周都要徒步到庙安,往返一趟30多公里,而且总是背着一个大背篓,“里面永远装着一个盛满水的塑料茶杯,一包干粮,一支圆珠笔,一沓稿纸,一把小铲,一摞塑料袋。他每次到村里来都会取土样,用塑料袋装好,带回去测试,做事真的认真负责。”

2013年张帮华主持实施的“优质西瓜玉脆新品种引进及推广”项目,因助农增收给力,被宣汉县人民政府评为科技进步“三等奖”。截至目前,他还先后荣获达州市小麦集中连片生产“科技进步三等奖”、省农业厅“农业丰收二等奖”等多项殊荣。

近几年来,张帮华随时在天生片区的几个乡镇走动,把农业科技送进千家万户,零距离指导农民技术,教会农民干,培养了一大批新型农民。

不仅如此,张帮华还按农事季节印发水稻、玉米、食用菌等栽培管理资料到户,每年亲自给农民在水稻、玉米、食用菌等方面授课。覃胜利,就是受益人之一。2014年,覃胜利流转土地60亩,成功试种食用菌大球盖菇,收入40万余元,成为当地食用菌种植“土专家”,“我能成功种植大球盖菇,和师傅的技术指导分不开。”而为什么习惯用“师傅”来形容自己和张帮华的关系,覃胜利解释说,因为在他眼中,张帮华手把手教自己技术,而且不求任何回报。

在张帮华的帮助和指导下,天生片区涌现出许多种植能手,有食用菌种植大户、水稻种植大户等。提及这些,张帮华笑着说:“这不算啥,我现在希望能把这些种植、经营大户都培养成集技术、管理、营销,以及示范带动为一体的新型农民,那我心里就踏实了。”

帮助农户增收,他带着使命来驻村

□史雨 本报记者 刘佳

在黑水县芦花镇的日多村,时值5月初,这里的天气多变,刚才还是大太阳,隔一会儿却飘起了雨。即便这样,仍挡不住农户们的劳动热情——他们正在果园中除草、耕地。在村民身后,已经长成的一亩多青脆李和红脆李树,是黑水县植保站站长、高级农艺师齐兴禄2012年试种下的,如今果园中又多了许多李树苗,果园面积也突破了85亩。

2009年开始,齐兴禄被分派到日多村驻村,他带着“使命”而来,那就是通过示范种植、推广技术,带领当地农户增收致富,所以在他的眼里,这个果园就是他的“命疙瘩”。

齐兴禄从小生活在成都,1984年毕业后,他在黑水从事农业技术指导和培训等工作,这一干就是三十余年。2012年,黑水县提出因地制宜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同时支持公司或个人流转土地,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于是,齐兴禄和日多村百姓沟通后,签下85亩土地流转协议,以15年为期限,建一个果蔬示范基地。

经过考察和实验,齐兴禄发现,这里种李树最适合,还可以通过实践进行技术推广。“从种植效益来看,果园每亩地可种植李树40株,亩产保守估计5000-8000斤优质果。而且,黑水的李树在国庆之后收获,比茂县的李子还晚熟10天左右,比一般李子晚熟一个月,市场前景看好。”齐兴禄介绍说。

目前,齐兴禄的85亩果园已建成,有青脆李和红脆李两个品种,部分实行的是矮杆密植,预计2016年挂果。“虽然树苗种下去了,但要到2016年才能看到效益,前期投入比较大。”齐兴禄介绍道,前期投入主要包括10000多株树苗的费用、土地流转费用、务工费、生产资料投入等,去年他一共投入30多万元。前期投入那么多,该如何抵御种植风险呢?齐兴禄采取了“长短结合”的方法:通过种植短期能见效益的蔬菜,为种植果树提供资金。去年一年,齐兴禄在果园里种植两季蔬菜,包括辣椒、莴笋、白菜等,主要销往成都,当年就创收6万元,这一项收入保证了果园的基本费用开支。

日多村村主任格西哈介绍说:“村民们对齐兴禄的示范种植很满意,可以边打工边学技术,土地流转费和管护费用一起,每亩地能让村民收入1000多元。”

对于未来,齐兴禄有自己的打算:“等土地流转的15年期限到了,那时村民们有种植技术、有经验,我也早就退休了,李树树龄超过30年,村民有意愿可以继续管树,一亩地产5000斤李子,保守出田价2元,一亩地就10000元左右的收入,能实实在在帮助村民增收。”

深入田间指导

他们是“庄稼医生”

本报讯 “老王,你的这片玉米部分植株已患纹枯病,要及时用‘井冈霉素\‘喷其根部,否则将会绝收……”5月25日,在泸州市纳溪区棉花坡镇安富村十组,村民们从镇农技站请来的 “庄稼医生”龚德成正在田间指导玉米病虫防治。

近年来,纳溪区在农业技术推广中,注重发展和培养一批熟悉农作物病虫防治技术的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搞生产。这批农业技术人员被村民喜称“庄稼医生”,目前已有“庄稼医生”近200名。“庄稼医生”主要通过到田间现场指导的方式,把病虫的田间调查、预测预报和施药防治技术面对面教给群众,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去年,我种了10多亩优质稻,水稻发病时却不知道用啥药,一个电话,‘庄稼医生\’便来到田里现场指导,搞好了病虫防治,收入了1.5万多元。今年,我又种植了5亩水稻……”纳溪区大渡口镇民强村农民李大富说,如今,“庄稼医生”很受村民喜爱。

同时,该区“庄稼医生”还通过定点、定人、联片、开通热线电话等方式,方便群众联系,及时上门服务,受到了群众的好评。今年春耕生产期间,纳溪区“庄稼医生”就为群众印发技术资料2万多份,上门服务1万多人次,为群众解决生产中的难题200多个。

(周天红 特约通讯员 金其云)

新闻推荐

摸准“病因”书记开出脱贫良方

在冯春国(中)修建的鸡舍里,熊杰(左一)和村干部正在了解鸡苗生长情况。脱贫攻坚第一书记回头看□本报记者刘鑫文/图地点:宣汉县胡家镇黄花村人物:建档立卡贫困户冯春国“第一书记”熊杰走访“我家老伴儿...

宣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他们把“科技讲堂”搬到田间地头)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