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讲述大学生村官故事的微电影《巴山夜雨》在达州市红旗电影院首映。首映式上,有这样一位观众,他既在观看电影,也在回味自己的经历。他就是《巴山夜雨》的主人公原型——达州市宣汉县四路村村主任吴健生。
□张崇耀 本报记者 袁婧
刚刚在宣汉县城参加完大学生村官座谈会,2月13日一大早,吴健生就马不停蹄地赶回到了厂溪乡。从县城到乡镇,他坐了两个多小时的大巴;从乡镇到四路村,他还要骑上近半个小时的摩托车。
回到村里,身为厂溪乡四路村村主任的吴健生还要忙活着给村民发放冬令救助资金、办理小额保险,“事情很多、很琐碎,几乎啥子都要管。”从最初不入眼的黄毛小子,到现在赢得村民们的交口称赞。这个扎根农村六年多的大学生村官,到底给村民们带去了什么?
村民困难
他都一个个记下来
2008年,从四川教育学院毕业的吴健生选择回自己的老家宣汉县厂溪乡做一名村官。他的决定不仅让父母大为不解,也让身在成都的女友无法接受。“大家都说望子成龙,但是想到家乡太穷了,我就想回来试试!”顾不得亲友的反对,吴健生一头扎进了四路村。
对刚毕业的吴健生来说,碰壁是肯定的。刚到村里不久,有两家人因为琐事闹得不可开交,赶着去劝架的吴健生想吓唬吓唬他们:“再闹下去就把你们抓起来!”没想到,这话一出,两家人闹得更起劲儿了。吴健生说,后来村里年长的干部告诉他,在农村劝架跟城市可不一样,大家彼此熟识,不仅要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如今作为村主任的吴健生处理村民纠纷已经颇有心得,“村民都很朴实,慢慢跟他们讲道理,总会讲得通的。”
村民宋尚东的儿子2010年考上大学,见其家里并不宽裕,吴健生就从自己腰包里拿出了1000元钱;2014年,得知村民李宗桂的儿子去世、孙女成为孤儿后,吴健生又奔走联系,为她争取低保、五保等困难救助……在吴健生的笔记本里,村民的困难他都记下来,解决一个勾画一个。
扎根农村六年多,吴健生也逐步得到了家人的支持。现在已是吴健生爱人的刘晓凤说,要不是到四路村看到那么多的村民支持他,“恐怕我到现在也想不通吧!”
抵押住房
带头种植袋装木耳
村里有椴木栽培木耳的习惯,但是生产周期长、成本相对较高,喷洒农药防虫治病也影响了木耳的品质。2010年,吴健生和村支书宋亮甲从浙江引进了栽培时间短、见效快、无污染的袋装栽培木耳。可是任凭他们怎么说,村里人就是无动于衷。磨破嘴皮子,不如自己先干起来。吴健生一面背着家人把爸妈的住房抵押贷款,一面调研市场、学习技术、联系菌种,“书都看了好多本”。那时还是女友的刘晓凤到四路村探访,她回忆道,吴健生半夜两三点还要起床给袋装木耳打水。2011年,投入了19万元的21亩地收入了25万元。
“早晓得,我们也跟到你们一起干。”见到成效后,村民们开始积极响应,2012年全村有17户村民加入到袋装栽培木耳的队伍中,栽培面积也从21亩增加到了80余亩。村民宋杰仅仅种了两亩地,到2013年就收获了袋装木耳15000袋,纯收入也达到了2万多元。
许下承诺
未来更要一一实现
72岁的村民宋科仕对这位村主任赞不绝口,“他不像个干部,啥子事都要自己干,肯干又实干”。2013年12月,吴健生当选四路村村委会主任。选举当日,他向村民们公布了他的“民生账本”,许下了任内8项民生实事的庄严承诺,“我当选村主任后,要办好电网改造、学校修缮……”
村里的电网是上世纪90年代拉的,老化的电网经常发生故障,像水泵、榨油机等一些与村民息息相关的电器设备,在用电高峰期时常出现瘫痪。
许下承诺,吴健生便多方跑动、联系,积极协调电网改造。挖坑、埋线杆、扯电线……吴健生带领村委会成员轮流来到作业地点,忙前跑后。位于半山腰、被村里人称为“死角”的四路村现在不仅通电、通水,而且路也通了,全村80%以上的村民都改建了自家住房。“以前都是烂泥坑,一下雨几天都不出门;现在路修好了,建材可以运上来,大家都把土墙房改成了小楼房”,村民宋尚东兴奋地描述着村里的新变化。
但吴健生并没有“松气”,当初许下的承诺还没有全部实现。“光有路还不行,进村都要爬山路,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悬崖,很不安全”,吴健生说,2015年要争取将两公里的高崖地段加设防护栏、防护标识以及错车道;同时,山顶上还有1000多亩地可以利用起来,要打通到山顶的道路;还有两组村民的人畜用水问题没有彻底解决……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袁婧)4月22日至23日,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李登菊在达州市宣汉县专题调研扶贫开发工作时强调,要大力实施***,加快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确保在2020年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宣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