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思忆 程文雯
10月10日傍晚,达州市宣汉县洋烈水乡村民廖文杰来到村里竹枝词广场和乡亲们碰头,开始“饭后一支舞”。
这是村民们4年来几乎雷打不动的娱乐项目。从2011年首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在达州各乡镇举办以来,不经意间这些小村庄和村民们都悄然“改头换面”。“有了城里一般的文体小广场,风景好的地方还修起木栈道,街道两旁也竖起了电灯。”展演过后,洋烈水乡大变样,现在成了远近闻名的婚纱照拍摄地。同样,大竹县庙坝镇寨峰村也趁着第二届展演的余温,修建了停车场和景观道,再加上当地的“秦王桃”资源,小镇已成功举办了秦王桃花节和摘果节,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千万元。
魁字崖新村、狮牌新村、宝塔新村、青龙嘴新村……搭在这些村里的“乡村大舞台”,展演结束后都成为群众文化广场。变化的不只是这些。采访过前3届展演的记者付远书回忆,首届展演时,当地老百姓大多只能跳些没有“技术含量”的坝坝舞。而今年的第四届展演,已经能看到达州老百姓演出的如《细娃滚灯》等将传统川剧与达州非遗“巴曲童谣”相结合而编创的节目。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袁婧)2月5日,讲述大学生“村官”故事的微电影《巴山夜雨》在达州市红旗电影院首映。这部由共青团达州市委创作的微电影,近日在共青团中央主办的2014“向上·向善”中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中...
宣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宣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