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新闻 万源新闻 宣汉新闻 开江新闻 大竹新闻 渠县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达州市 > 宣汉新闻 > 正文

历时四年 编织《清明上河图》

来源:达州晚报 2013-11-16 14:58   https://www.yybnet.net/

“这是手工编织的?我不信!”凡是看过曾阔繁竹编作品的人,几乎都不相信那些惟妙惟肖、神韵十足的绝美图案是用细细的竹丝编织而成,直到亲眼目睹其编织过程后,不禁忍不住大呼:“神奇,太神奇了!”

今年62岁的曾阔繁是宣汉昆池职业中学一名退休教师,因从小热爱竹编,从而走上了竹编创作的艺术道路。不久前,老人将200多斤竹子化竹为丝,用30万根竹丝编织了一幅长5.8米、宽0.25米的《清明上河图》。目前,该作品已申请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今,我最遗憾的就是还没收到徒弟!”接受记者采访时,曾阔繁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在有生之年将手艺传承下去。

“这哪是什么画,分明是针线般的竹丝编织而成!”“这得要多巧的手、多高的编织技术才能编成啊!”在2012年宣汉县新春作品展上,曾阔繁的竹编画《清明上河图》一经亮相,便受到人们的追捧和啧啧称赞。整幅画气势恢宏、滑如绸缎,画上的800多个人物、200多个动物,全都栩栩如生、跃然欲出。

这幅选自北宋张择端名作《清明上河图》的竹编作品,曾阔繁耗时四年精心编织而成。2008年,已编织多幅名家字画的曾阔繁开始了更高的挑战,这次他决定编织绝世名作《清明上河图》。随后,他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在尺寸、细节上都接近原作的《清明上河图》,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最终如愿以偿。接下来,他开始备料。由于《清明上河图》篇幅长,编织难度大,因此对竹子的要求也格外高,所选的竹子不仅竹节要长,而且要有韧性。于是,他又在全县范围内搜寻优质竹,昆池、天台、华景……只要听说哪里有好竹,曾阔繁都要亲自前往挑选,风雨无阻。半年后,他终于精挑细选到了200多斤竹子。

竹子拿到了手,紧接着的就是近十道的工序。“先是将竹子分成长70厘米、宽1厘米左右的篾条,然后将篾条用篾刀刮8次,只要上面青篾那一层(简称启层),接着再刮薄,要反复刮100次,直到刮得薄如蝉翼,再蒸煮、染色、风干,最后还要再一次刮薄,再将这些薄薄的篾条分成1厘米长的竹线,这还不算完,每一根竹线要分得像头发丝一样粗细。”曾阔繁说,竹编是个精细活,十分考验人的耐心和专注度,“尤其是在分篾条、启层、刮薄时,只要一分心,篾条就会被刮断,就得报废重来。”

在编织《清明上河图》中,曾阔繁每天都要花6个小时编织,因此落下了肩周炎、颈椎炎等疾病。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挑压、坐标定位等编织手法,2011年年底,这幅长5.8米、宽0.25米的竹编作品《清明上河图》最终得以完工。2012年10月,此作品已申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热爱竹编

自学成大师

曾阔繁的竹编作品美妙绝伦,可让人大感意外的是,这个人们眼中货真价实的“大师”从未受过任何专业学习,而是靠着对竹编的热爱自学成才的。

1952年,曾阔繁出生在宣汉华景镇的农村。据曾阔繁讲,在他十一二岁的时候,看到一些篾匠在队上编席子,觉得非常有趣,便偷偷地在一旁学习。“那时,我每天都去看,去学,对竹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捡篾匠们用剩的边角料练习编‘人字路\’(编织技艺的一种),等慢慢熟悉后,就开始编织扇子、背篓、晒席等。”

虽然那时年纪不大,但曾阔繁已经可以像大人一般,熟练地在扇子、竹席上织出例如“闪闪红星”等较为简单的字样。“横竖好织、但斜、撇、捺等笔画就比较麻烦,是个精细活!”在实践中磨练,曾阔繁的手艺得到了周围人的称赞,他还常利用业余时间兜售自己的作品赚取零花钱,让同龄人十分羡慕。

之后,曾阔繁考入宣汉师范学校,毕业后成了一名教师。尽管生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对于曾阔繁而言,唯一不变的就是手中的竹编。不过此时的竹编,早已不是粗制的背篓等器具,曾阔繁心思考虑得更远。2006年的一天,曾阔繁坐在床上看电视,突然发现床单上的图案如此美丽,心里想着要是用竹子将这些图案编出来该有多好。于是,曾阔繁开始琢磨试验,他发现篾条越细就越能展现出花纹,随后,他又试着将篾条分成10丝开始编织,成功地编织出了巴掌大块的图案。从此,一件件优秀作品不断问世。

竹画惊爆全场

央视多次专访

2009年夏,宣汉县昆池职业中学举办了一场校园文化艺术节。在艺术节上,不仅有该校教师的优秀作品参展,还邀请了宣汉县部分知名文化人士携作品前来助兴,一时间校园内人流如织、热闹异常。在持续几天的艺术节上,最受来客热捧的是两幅竹编“画”:《兰亭序》和《九龙图》。《兰亭序》,“字迹”清晰,一笔一划流畅潇洒,神似“书圣”真迹;《九龙图》,九龙腾云驾雾,气势恢宏,正欲裂图而出。一打听,这两幅画竟然是该校一名普通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创作而成。消息顿时惊爆全场。

宣汉县南坝昆池一带历来为竹编艺术传承之地,但人们对于竹编的理解仅仅在于实用,而曾阔繁的作品并不满足于小件家居物品,他已把它们变成了一种真正的艺术。按照分类,他的作品属于平面竹编,其难度和对技艺的要求均为竹编艺术中最高的一种,具有“选料精、丝特细、贴胎紧、藏头密、五彩图”等特点。

曾阔繁有十余件压箱底的竹编,件件堪称精品,又独具特色。以精细程度而言,《兰亭序》和《九龙图》在11件作品中略胜一筹,与原作真品几无二致,临摹功底可见一斑。而论创作艰辛,场面宏大,又当以《清明上河图》为最。该作品表现了北宋时期京城汴梁繁华的都市景象,此作一现世,业内人士一致认定——市场价值应在80万元以上!

据悉,2009年和2011年,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乡村大世界》及《乡土》栏目组曾先后对曾阔繁和他的竹编艺术进行专门采访报道。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由农业部、中央电视台、中国农民画协会共同举行的“海峡两岸特色产品博览会”上,曾阔繁的竹编作品《五牛图》、《观音》等受到了来自我国台湾来客的青睐和喜爱。

最大愿望

收徒弟传承手艺

如今,曾阔繁一心扑在竹编创作上,可面对手艺的传承,他却十分担心,“现在会竹编的人越来越少了,我担心再这样下去,竹编艺术在宣汉甚至整个川东地区都可能失传。”

曾阔繁曾找过几个篾匠,但大家一听说学习这门手艺需要那么长时间,都摇头不干,称“还没等学出来,家都穷了”。后来,曾阔繁又找了几个学生,希望将手艺传承,但几个年轻人坚持了四五天后均表示“没兴趣”,他也只能作罢。

“兴趣是最大的老师,希望在有生之年能收两个热爱竹编的人为徒弟,将竹编艺术发扬光大!”曾阔繁说。

30万根篾丝 编成《清明上河图》

自学成才的宣汉老人想找徒弟传承手艺

新闻推荐

儿子逝去 学校献爱心 家长婉拒 捐给更困难的人

本报讯儿子在家中意外坠楼身亡,当学校近日将汇聚全校师生浓浓爱心的16416元捐款交到孩子父亲手中时,这位父亲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而又感动的决定:将这笔爱心捐款返捐给学校,以帮助那些比他家更困难...

宣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宣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历时四年 编织《清明上河图》)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