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新闻 万源新闻 宣汉新闻 开江新闻 大竹新闻 渠县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达州市 > 宣汉新闻 > 正文

宣汉失明妇女的心愿:“我想离开岩洞,有个自己的家”

来源:达州晚报 2013-04-07 15:35   https://www.yybnet.net/

这里是宣汉县清溪镇白鹤村白鹤寨一处天然岩洞。

岩洞外有一些长长短短、粗细不一的木棒相连,木棒上用钉子钉着几张破旧的草席,不少地方都已脱落了。从木头架子上搭晒的衣服和悬挂的灯笼,可见有人居住的痕迹。

这里,就是廖琼的家。女主人廖琼说,那些竹席原本是他们遮风挡雨的“墙”,不过现在不行了,大冬天的时候,风径直从木头架子里灌进来,冷得人只能在床上裹紧被子。

廖琼双目失明,如今他们一家人生活在这个岩洞里,打理着附近的一个果园。没有人知道这些年他们是怎么生活过来的。

廖琼说,她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早日离开岩洞,修一间自己的房子。

两个苦命人同病相怜

廖琼今年46岁,是宣汉县清溪镇白鹤村11社村民,仅有一个兄弟在外务工多年,很少回家。由于先天性双目失明,廖琼一直与母亲张华涛相依为命。

1987年2月,经人撮合,廖琼与来宣汉务工的达县龙会乡大地坡村村民张平结为夫妻。张平是当地出了名的特困户,平时仅靠他四处打短工勉强维持生计。生性木讷老实的张平,无兄弟姊妹,父亲早逝,家中仅有老母曾国珍相伴。两个同样家境贫寒命运多舛的人遇到一起,他们同病相怜,都希望能够互相扶持互相温暖。婚后,二人生下一男一女,在左邻右舍的帮助下,日子虽然清苦,但也还算温馨甜蜜。

寄居在亲戚家中

廖琼原本以为生活可以这样一直过下去,不曾想意外出现了——他们在张平老家唯一一处可以遮风避雨的住房,因年久失修垮掉了,而要拿出一笔钱重新修葺房子,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万般无奈之下,1996年,廖琼举家搬回到宣汉县清溪镇白鹤村11社。但这里也没有一个地方可提供给他们居住,因为他们的户籍不在此,分不到土地。生活还要继续,廖琼一家只好寄居在亲戚家空闲的房子里,见他们实在太可怜,好心的亲戚还分了一些土地给他们耕种。

1999年,张平以低廉的价格承包了白鹤村3社6亩没人愿意耕种的荒地,种上玉米、红苕等粮食作物和各种蔬菜。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张平农忙时在地里劳动,农闲就在清溪镇上打些短工挣点油盐钱,每天起早摸黑,既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还要照顾年迈的母亲与岳母。一家六口在风雨中艰难度日。

岩洞一住就是4年

转眼十余年时间过去,孩子们渐渐长大。为了早日拥有一间自己的房子,两个懂事的孩子无奈放弃念书,早早出去打工。2009年,张平承包了清溪镇白鹤村7社社办柑桔果场13亩,他们希望通过全家人的共同努力,实现修房子的梦想。

果场租下了,但离原来亲戚家的房子太远,来来去去对于双目失明的廖琼来说,几乎不太可能。万般无奈之下,廖琼夫妇毅然决定在白鹤村白鹤寨一处天然岩洞内居住。这一住,便是四年多。

墙壁是用废旧的竹席做的,日复一日,风吹日晒,竹席早已破烂不堪。进入廖琼的家,家里什么像样的家具都没有,一张烂兮兮的塑料布挂在中间,算是隔出了两个房间,一间廖琼夫妇住,一间留给孩子们。两位老人居住在离岩洞不远处一间破败的矮房子里。那是廖琼的兄弟为他们搭建的一处简易房。廖琼每天在家做好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饭菜,再由张平送往老人住处。

廖琼的家距离清溪场镇步行要一个小时,廖琼说,几乎没上过街,太远了,她的世界就是果园和岩洞。尽管廖琼夫妇勤劳苦干、节衣缩食,但生活还是常常捉襟见肘、入不敷出,不过,他们却从未怨天尤人,抱怨生活给予他们的苦难。

不幸一个接一个

承包果场的第一年,除去成本还略有赢余,这令廖琼一家欣喜不已。但自第二年开始,出现了柑桔大实蝇(蛆柑),这给果场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由于不懂技术,管理不善,果场几乎颗粒无收。

老天仿佛要考验他们的意志一般,不幸的事情接踵而至。2010年,张平在果场劳动时不慎将脚摔断,这对于本已贫困的家庭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给张平治病花光了家里好不容易积攒起的一点存款,他们四处借钱,债台高筑。

2011年,廖琼试图种植棒栽木耳,但由于不懂技术,最终也以失败告终。生活,似乎陷入了绝境。

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但无论怎样,生活都要继续。2013年春,廖琼一家决定对果场原栽种的2300余株玫瑰香柑进行高接换种。他们希望通过改换,能让果场起死回生,也为他们的生活重新点起一盏希望的灯。宣汉县农业局茶果站在了解了廖琼家的境况后,立即派出果树技术人员对他们此次品改给予帮助,进行全程无偿的技术指导。

就在记者采访结束,即将离开时,廖琼说:“谢谢一直以来这么多好心人给予我们一家的帮助,我已经很知足了。如果我的眼睛能看得到,我想我们的生活会更幸福。”

目前,廖琼一家的生活状况已引起当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关的扶贫帮扶政策也正在加紧落实之中。如果您也愿意用自己的爱心去温暖这个特殊的家庭,请拨打以下联系电话。

本报热线:2382258

廖琼联系电话:18781864738

(杨刚 伍福国 本报记者 向也)

新闻推荐

领养儿微博寻亲 7小时找到生母

本报讯37年前,宣汉县的徐应山夫妇因为家庭贫苦,不得已将5岁的亲生儿子徐其礼交托战友抚养。37年后,身在江西的徐其礼最大心愿便是找到亲生父母……5日上午,网友发出的一条求助微博引发了许多好心人的...

宣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宣汉失明妇女的心愿:“我想离开岩洞,有个自己的家”)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