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税服务大局促发展(上)
近年来,地税部门认准全省经济工作基调,立足税收职能的发挥,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提升服务质效,赢得了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十一五”以来,面对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全省经济在困境中划出了一条“止滑提速—巩固回升—高位求进”的坚强曲线。在极为特殊、极其艰难、极不平凡的发展阶段,四川地税抢抓机遇,破难前行,用真心做好服务,切实履行了助力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的使命。
1
用专业的服务和着眼全局、全球的视野,四川地税当好服务排头兵,为大开放的四川再添新注解。
随着四川省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大型跨国企业入驻四川,也带来对税收征管服务多样化的需求。针对行业的不同特点,地税部门相应配备了专业的税收管理员,上门开展纳税服务。欧洲软件服务外包巨头——叠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就是受益者。2010年,国家对成都等21个城市注册的服务外包企业实施营业税优惠政策后,地税干部专赴企业宣讲政策,并指导填写申报资料,为企业争取优惠赢得了时间。“公司当年就获免征税额超200万元,2011年获减500多万元,从而获得充足现金流,及时投入到研发和服务中。”公司财务主管王静说。来蓉3年,成都叠拓已成为其全球最大的研发中心。
不仅“走出去”服务,还请专家来为企业授课,在地税部门的真诚帮助下,四川品牌走向世界,享誉全球。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是全球顶级150家设计公司之一。针对公司的特殊需求,地税部门邀请专家为其开展税收政策培训,在其后一次与国外公司的技术转让谈判中,经办人员很快让对方理解了国内税法规定,为公司节约了不少成本。
“新的形势催生新的工作方式。我们已从曾经的‘坐等\’纳税人来缴税,变为更多地‘上门\’去开展服务。主动服务加上优质服务,等于和谐税务。”省地税局局长单晨光的话,是地税部门转变观念、向“服务型”机关转型的最佳阐释。近年来,地税部门通过网站、12366热线开展纳税咨询,全面推行政府信息公开,落实行政效能“三项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办税服务厅和政务中心地税窗口建设,大力推行网上税务局等多种办税和缴款方式,致力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从2007年起,主动提供了333万份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纳税服务的不断优化,促进了税法遵从度大幅提升。全省年收入12万元以上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人数,从2006年的2.88万人增长到2011年的11.34万人。
如何利用各种资源和优势,不断提高服务效率,是地税部门努力探索的方向。2007年四川启动“扩权强县”试点改革后,地税部门利用垂直管理的体制优势,最大范围、最大限度地下放行政审批权限,通过“扁平化”的管理结构,提升服务效率,方便纳税人。宣汉县地税局精简办事环节,建立完善纳税人办税绿色通道,帮助企业解决了天然气开发中的税收征管及建安环节设备抵扣问题,为企业发展争取速度和时间,推动“扩权”优势转化为“强县”的巨大动力。
优质的服务促进了纳税人满意度的不断提升,纳税服务已成为地税部门一张靓丽的名片。2011年,省统计局开展地税纳税人满意度专项调查,纳税人对全省地税系统的总体满意度分值比2010年提高5.55分。在2011年省政务服务中心行政效能考核中,省地税局派驻窗口被评为二等奖。
2
近年来,地税部门对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充分了解纳税人涉税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贴心服务,为构建和谐征纳关系、服务全省“两个加快”不懈努力。
大企业税收专业化服务,是地税部门推行分类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突破口。系统上下建立健全机制,规范流程,对全川114家大企业实行跟踪管理,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成都高新区地税局多次调研,全程跟踪富士康项目,专题研究相关涉税问题,并对富士康落户后的地方税收作出准确预测。根据项目特点,确定了定向、定事、定时、定人的“四定”服务,实时掌控企业信息;创新服务模式,采取由税务机关代开发票的方式,解决员工餐饮定额发票使用不便等问题。一系列个性化服务,使企业满意受益。如今,该项目已有鸿富锦精密电子(成都)有限公司、鑫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落户成都。
贴近需求的税收政策指导,有利于促进企业规范财务管理,更好地遵从税法。优尼科东海有限公司曾对外资企业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适用税率提出异议。达州地税油气田分局迅速反应,召开税企恳谈会,拿出政策依据,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对税收新法、售付汇证明开具等进行了深入沟通,最终得到了公司的理解和支持,维护了公平竞争的机制和环境。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面对灾后恢复重建的艰巨任务,四川地税人坚持“法理情”并重,怀着感恩之心,把服务援建企业、服务重建大局作为出发点,以真情换理解,以服务促管理,得到了援建单位的认可与支持。援建北川的山东威海绿苑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表示,援建期间,北川地税局专门编制《灾后恢复重建税收政策指南》,送到工地,开设绿色通道,为企业提供量身打造的服务。“最难能可贵的是,地税干部还积极奔走,为我们争取到了专项财政奖励政策。”该负责人说:“正是感动于他们优质的服务态度和对税收工作的热忱,公司财务人员专程从山东飞回北川缴税。”
不断优化的纳税服务,铸就了地税部门的品牌形象。在2011年全省执法部门政风行风满意度测评中,省地税局位列第三。全省地税系统共有7个单位荣获第三批 “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3
“不落实税收优惠就是收过头税”,这是全系统上下始终牢固树立的观念。为此,地税部门坚决服从服务于四川省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大局,在企业发展中做好税收“减法”:不折不扣地落实支持高新产业、西部大开发、小微企业等优惠政策。自2008年以来,每年减免税额都超过40亿元,2011年更是达到了76.63亿元的历史新高。“十一五”期间全系统累计减免163.83亿元。
地税部门还创造性地运用“加法”、“除法”和“乘法”,即:加码服务,除去慵懒散,最终目的是提升执行力,放大乘数效应,做好“乘法”,积极促进产业优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助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效应体现在企业发展转型、产品升级换代上。在攀枝花地税局帮助下,四川安宁铁钛股份有限公司“十一五”期间共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减免5222万元,帮助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引进大型设备和先进工艺,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链延伸转型。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缴纳地方税收也从2005年的609万元到2011年的3223万元,5年增长了近5倍。
效应体现在支持新兴产业发展上。自贡东方物流有限公司是从东方锅炉剥离出的一家第三方物流龙头企业,在享受到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土地使用税减半增收的同时,还得到特别眷顾:今年1月,企业从自贡大安区搬迁到高新区,需从原地注销,在迁入地的税务机关登记,企业自开票也要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审批过程通常是1个月。为解决企业燃眉之急,两地地税部门联手办理相关手续,并向上级申请通过变更的方式,实现开票过程的无缝连接。“地税部门的周到服务,解除了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公司财务总监李勇兵说。
效应还体现在地震灾区经济恢复振兴上。四川广旺能源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因震灾损失过亿元,灾后即提出了财产损失等多项税收减免申请。广元地税干部冒着余震危险,多次深入实地调查核实,及时报批减免手续,2008年以来共减免企业地方税收4300余万元。广旺公司财务部负责人感动地说:“地税部门及时送来温暖,支持我们尽快走出了困境。”据统计,全省地税部门落实灾后恢复重建税收优惠共减免税款24.62亿元,助推了灾区经济有力回升。
效应更体现在关注弱势群体、切实改善民生上。在老工业基地,地税部门在利用政策推进国企改革的同时,加快落实再就业及特殊困难群体优惠政策,有效引导就业,维护社会稳定。近年来,中央出台一系列促发展、调结构、惠民生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地税部门积极响应,做好政策宣传,制定可行办法,确保政策效应有效释放:落实新个人所得税法,全省约240万人不再缴纳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按中央规定上限调高营业税起征点,惠及13.8万个体工商户及其他纳税人;全面落实免收税务登记证工本费,2011年共计免收358万元,有效减轻了纳税人的负担,增强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四川地税工作的实践证明,实现地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离不开纳税服务的纵深推进;赢得纳税人和社会公众的支持,离不开服务质效的全面提升。今年上半年,四川地税各项收入近千亿元,规模稳居全国第八、中西部第一。增幅排名升至全国第七,在中西部乃至全国收入格局中的优势愈加明显,凸显了四川省作为西部大省的地位,印证了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也彰显了地税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心和成效。
新闻推荐
□周本均本报记者曾实10月24日清晨,一夜的秋雨换来一个晴空,宣汉正原微玻纤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商月红早早来到厂里。前两天,园区施工作业不慎挖断了地下铺设的电线,导致停电停产,下月初生产线将进行扩能...
宣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宣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