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以创建“全省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为统揽,以新村建设和产业重建为抓手,努力实现灾区全面恢复和更高水平的建设——
3月1日,渠江流域灾后新村建设工作推进会在渠县举行,来自四川省渠江流域5市19县的代表200余人参加会议。
一场春雨过后,宕渠大地显得格外清新,一个个特色鲜明的新村,一片片分外显眼的新绿,一张张充满自信的笑脸……与会代表们来到渠县中滩、渠南、李渡等地,参观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取得的初步成效。历时不到半年,从洪水肆虐后的满目疮痍到如今的生机盎然,达州灾后恢复重建的巨变让人震撼。
□本报记者 庞莹
统筹兼顾 加快创建示范区
2011年9月18日,达州市遭遇了有史料记载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洪灾。
在抗击“9·18”特大洪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关键时刻,带着对灾区群众的牵挂,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亲临达州指导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并作出了“达州市要创建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等一系列指示。
随即,达州召开全市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会议,成立了创建“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工作委员会,积极开展“9·18”特大洪灾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全市“一盘棋”推进,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民生优先为基点,以新村聚居点和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为重点,突出群众主体、政策支持和体制创新,着力提升全市城乡规划、建设和发展水平,彰显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五美”,即:规划科学布局美、城镇村落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人与自然和谐美,从根本上消除“年年抗灾年年急,年年重建老问题”。
根据受灾情况统计,全市确定了2012年建成灾区新村聚居点169个,建设新村综合体39个,建设受灾场镇居民居住小区24个。在重建中,该市明确一年重建时限。通过“巡回观摩、责任倒逼”,确保重建项目今年3月上旬全面开工,8月底前完成主体工程,10月底前完成第一批重建任务,12月底前基本完成全部重建任务。
如今,放眼灾区,一栋栋新房在逐步建成,一项项基础设施在有序恢复,一个个产业重建在科学推进……一幅灾后重建美好新家园的图画正徐徐展开。
科学规划 保障科学重建
“这个房子设计非常合理、科学,适合我们老百姓居住,我们也参加了质量监督,房子质量也让我们放心。”达县渡市镇邹家营村村民邹大哲对灾后重建的房屋十分满意。
渡市镇邹家营村多次遭遇洪灾,在“9·18”特大洪灾中受灾尤为严重。为了让当地群众从根本上摆脱 “受灾—重建—再受灾—再重建”的困扰,达县为邹家营村的受灾群众科学规划了新的居民聚居点,提出了以“蔬菜—水果”产业为支撑,以农家乐为特色,建设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城郊新型社区。渡市镇镇长柏中楗告诉记者,目前邹家营村农房建设基本结束,基础设施已经完成了80%,受灾群众不久就会搬进新家。
浅灰色的瓦、淡黄色的墙、枣红色的围栏,一座座漂亮的川东民居沿河一字排开,游泳池、健身广场、公共服务中心……一样都不少,走进渠县中滩乡天山村灾后重建的新农村综合体,仿佛置身于别墅群。依托场镇资源,中滩乡把灾后重建、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有机结合,整体推进灾后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目前已竣工民居73户,在建48户,即将启动188户。
达州市以科学规划保障科学重建。目前,全市已编制完成创建灾后重建示范区总体规划,以及农房重建、基础及公共设施重建、产业重建等9个专项规划,涉及重建项目2264个。与此同时,该市在310个乡镇设立了规划建设办公室,对2474名乡镇长和规建办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首批对560名村镇建筑个体工匠进行了技术培训。
转变方式 帮助群众致富
太阳能杀虫器、自动滴灌、沼气发电……走进渠县中滩乡万亩标准化果园,遍布其中的现代农业设施一应俱全。灾后重建中,中滩乡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引进业主通过土地流转建立万亩标准化果园,并在园内建万头生猪养殖小区和沼气发电,推行“猪+沼+果”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农民不仅有土地流转金、务工收入,还有股金分红,收入不断攀升。
同样的发展理念,在宣汉洋烈新村也得到了实践。
洋烈场镇从2003年以来,遭受了5次洪灾,特别是在2010年的“7·18”特大暴雨洪灾中受灾惨重。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宣汉县突出主导产业联片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两大支撑,在洋烈新村狠抓产业科学培育,让单产变多产,重点打造食用菌、水果、蔬菜、养殖四大产业。在新农村综合体周边打造1000亩枇杷采摘体验区、垂钓体验区、休闲度假区、休闲观光农业体验区等,形成现代产业发展集聚区,让重建变重生、灾区变景区,帮助群众走上致富路。
达州市围绕加快新村聚居点和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系统推进农房重建、基础设施、功能配套、产业培育、社区管理“五大工程”,让广大受灾群众“既住上好房子,又过上好日子”。
在灾后恢复重建中,达州市在优先加快农房重建的同时,着重选优培强主导产业,走“种养加立体发展、一二三产业配套协作”的路子,建设一批现代畜牧业养殖小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根据规划,达州市今年内还将新建旅游小镇3个、现代畜牧业养殖小区187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21万亩。
新闻推荐
达州全力推进“9·18”洪灾灾后重建示范区建设,让受灾群众——□本报记者庞莹2011年9月18日,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突袭了达州,巴河、渠江两岸洪水泛滥,满目疮痍。9个多月过去,曾经饱受创伤的大地如今生...
宣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宣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