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明
近日,万源市90后诗人朱光明的诗集《小河秋意图》由四川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该诗集收录了朱光明近年来在《诗刊》《青年作家》《草堂》《诗歌月刊》等文学期刊发表的一百余首诗作。
值得一提的是,诗集《小河秋意图》是成都市作家协会联合四川文艺出版社推出的“成都作家·新力量”书系之一。那么,朱光明诗歌的“新力量”又体现在何处?近日,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探寻他天马行空的诗歌世界。
最满意的作品是下一部
诗集《小河秋意图》书名取自同名诗歌,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在《诗刊》《青年作家》《草堂》《诗歌月刊》等文学期刊发表的一百余首诗作。
朱光明出生在大巴山深处的一个小村庄,山高林密、峡深壁陡。机缘巧合下,他读到了惠特曼、海子、李少君等诗人关于自然的描写,更从雄伟的大巴山中,读懂了山地居民愉悦却艰辛的生活。这个山里孩子的诗意空间彻底打开了。
他在《当一条河流淌在自己的声音里》写道,“当一条河流淌在自己的声音里/只和自己说话。我便原谅了它四季的面孔/原谅了它在春天的滥情/在夏夜的鲁莽,在秋日的窘迫/和在冬季的沉默/程序不可更改,生命更是无法选择/这是命运,是河流/是我自己的”。
他在《河流》中写道,“一条河流/承受的东西,比我多得多”。
他在《春潮》中写道,“小河的上游住着我心爱的人”。
生活给予了人们太多的酸甜苦辣,绝望与希望,由是,在朱光明的笔下,时常能看到生活带来的思考与想象。万源,自古享有万宝之源的美誉,朱光明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土诗人,万源境内的白沙河、龙潭河等河流也自然而然地成了朱光明笔下歌不尽、道不尽的意象。
“对于《小河秋意图》,个人相对而言还是比较满意,毫不夸张地说,每一首都是倾心之作。但对于一个写作者而言,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永远是下一部。”朱光明说。
懵懂中且行且思
“如果成长有捷径,那一定非阅读莫属。”从单纯的读诗到深切地爱上写诗,从初始的模仿写作到个性化地创作,朱光明反复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在他看来,阅读是花最短的时间学习别人长时间摸索总结出来的种种经验。他建议把时间更多地花在阅读文史哲等书籍上,不要盲目写作诗歌,毕竟功夫在诗外。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除了阅读,写作者想要提升自己,一定要深入到基层,要深切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和烦恼忧愁,更深层次的还需去深究他们性格形成、命运走向的偶然性与必然性。”朱光明谈道。
“不是现实支撑了梦想,而是梦想支撑了现实。”谈及梦想,朱光明觉得北京大学宣传片中这句话说得特别好。这些年来,朱光明从“蓉漂”到“北漂”,再回归“蓉漂”,有过不少的迷茫。他在《白沙河》中写道,“我不知道/我祖传的血脉/是否会像白沙河一样浑浊起来”。
大巴山像父亲一样教会了朱光明如何应对坎坷,因而每一次他都能应对所遇见的迷惘困惑。朱光明坦言,“当面临就业、赚钱、恋爱、结婚、买房、买车等一件件生活大事,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异横亘在眼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没有处理好工作与诗歌之间的关系。当习惯了工作状态之后,重新回到诗歌中去,我又惊讶地发现自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广阔、细腻而又真实。仿佛在忽然之间,便读懂了许多此前没有读懂的作品。个人的创作观点,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变化,诗歌作品也更加贴近生活,相比起青春时期的作品,多了一些对于生活的思考、社会的观察,以及对于生命的反思。由此,我坚信工作与诗歌从来没有冲突,而且互有受益。”
前行的文学新力量
黑色方形眼镜框支撑起瘦削而坚毅的面颊,平静的眼神仿佛已然洞察人间事。这是朱光明给记者的第一眼印象。攀谈中,记者更从朱光明身上体会到一种超出年龄的淡然。谈起他人对自己“真学渣、伪诗人”的调侃,他毫不避讳地谈起曾经的高考失利,“学渣是真学渣,诗人也是真诗人。我一直在提醒自己不要沦为‘伪诗人’,要遵循内心、情感真挚地创作,有自己的思考与见解,不写那些无病呻吟、假大空的泛泛之作。”
采访结束时,记者问到,诗集《小河秋意图》成为成都市作家协会联合四川文艺出版社推出的“成都作家·新力量”书系之一,他的‘新力量’体现在哪里?
他认真地想了想,说:“我首先是个年轻的文学新人,近年来成都市作家协会、青年作家杂志社大力扶持新生力量,既不以户籍为限制,也不看名气和关系,唯一看重的是作品质量,使我有幸得到帮助与扶持。其次,我认为‘新力量’是一个饱含期待的词语,他们期待在年轻人的作品中看到一些新的内容、观点、思考,不断革新并推动文学的发展。这也是我要发展的方向。”
□本报记者 戴静文 文/图
新闻推荐
今年以来,达州市积极应对疫情造成的影响,推动金融业实现逆势增长,金融对经济发展支撑力进一步增强。截至6月末,全市各项存款...
万源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万源,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