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新闻 万源新闻 宣汉新闻 开江新闻 大竹新闻 渠县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达州市 > 万源新闻 > 正文

他致富不忘乡亲 提起刘江涛 村民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来源:三秦都市报 2019-03-05 04:00   https://www.yybnet.net/

十年来,他带领村民外出务工30余次,人数达1000余人,吸纳贫困户40余人,村民从本村、邻村、附近村到高塘、大明、安康、商洛等地,累计发放工资达3000万元。工人们提起他,纷纷竖起了大拇指;村民提起他,夸他是个好后生;社区干部提起他,说他热心村级事业,他就是华州区柳枝镇毕新社区副主任刘江涛。

3月3日,三秦都市报记者来到毕新社区见到了这位鼎鼎大名的“包工头”刘江涛,沉稳、干练是41岁的他给人的第一印象。

致富不忘乡亲

提升村民收入

刘江涛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娃,他对农民、对农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初中毕业后,由于父母身体不好,就帮着家里种地、干农活,经常和父亲一起开着三轮车收菜卖菜做生意,后来通过外出务工,慢慢地改变了家里的境况。

2007年过年回家后,看到村里大部分青年人和中年人还是以务农为主。有的村民家中,上有老人患病,下有孩子上学,日子过得举步维艰。看到这样的情况,想起以前家中光景和村民对自家的帮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当时就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带领乡亲们外出务工致富。

“当时自己家里日子好了,想着村民过得很不容易,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回报乡亲,想办法拉他们一把,改变贫穷的面貌。”

2008年春节后,他就带领了22个村民,前往四川万源市。从22个村民到135人、140人、206人……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村民扎根下来,成为工队的主力军。从2008年到2018年,10年时间里,渭南市华州区柳枝镇毕新社区村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2.3万元到如今的5万余元,极大提高了村民经济收入,改变了贫穷面貌。

为贫困群众务工开绿灯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我看到了不少新闻报道,现在自己有这个能力,也必须尽到我的社会责任和应有义务。”在平时招工过程中,刘江涛特别注重从生活特别困难的家庭中招工。

彭兴兵,是毕新社区的贫困户,家中情况较特殊,家中四位老人长期患病,加上他还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照顾四个老人和一个女儿的担子就落在了妻子身上。看到这种情况,刘江涛主动给彭兴兵打了电话,让到他的工程队来干,并安排了较轻的活。就这样,彭兴兵在工程队扎根了下来,每年收入4万余元。像彭兴兵一样的贫困户,在他的工程队里固定有20余人,占到了工程队人数的15%。

为150人解决就业问题

2018年4月,刘江涛当选了毕新社区居委会副主任,说起下一步的打算,他说,要自己出资为村里老人修建一个文化广场,让他们有锻炼活动的好去处;努力发展村级集体产业;继续带领村民外出务工,重点从村里贫困户家中优先考虑,助力脱贫攻坚,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过年后,有150个村民过来找了我,因为年前已经定好了年后务工的人数,所以,我得想法子帮大家解决就业问题”。2月22日,他连夜前往中铁二十局,经过协商后,先解决50人的就业,等5月份再解决100人就业。“现在150人就业问题终于解决了,心里终于踏实了”,刘江涛说。

白妮李娟本报记者杨晶

新闻推荐

达州市残疾人联合会 关于申报达州市“量体裁衣”式残疾人精准 康复定点服务机构和政府购买服务 承接机构的公告

为全面深化“量体裁衣”式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按照《达州市“量体裁衣”式残疾人精准康复定点服务机构和政府购买服务承接...

万源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万源,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他致富不忘乡亲 提起刘江涛 村民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