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新闻 万源新闻 宣汉新闻 开江新闻 大竹新闻 渠县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达州市 > 万源新闻 > 正文

鹰背乡农民苟在敏:我要建个农耕文化博物馆!

来源:达州晚报 2018-12-01 10:02   https://www.yybnet.net/

从2015年至今,苟在敏收藏了一千件各式各样的、地域特色浓郁的大巴山农耕文化物品,已花费了10万元

“这个是以前农村炒阴米用的,相当于锅铲;这个看起像弓箭,其实是泥瓦匠用的;这个是绑在鞋底板上,防滑用的……”万源市鹰背乡街上,一间堆满了各种老旧物品的房间里,苟在敏给笔者一一展示和解说着他的收藏,如数家珍。

在这间二十平米左右的、专门用作收藏的房间里,略显杂乱的各类物品几乎堆满。大到农村背东西用的背架、铁匠铺的风箱、打糍粑和舂米用的石臼、蒸饭用的搪瓷蒸笼,小到可以克为单位的抓药用的戥子、防滑的脚码子、掏耳朵的竹筒小匙等等,举凡从前农村的生产生活用具,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有。虽然整体上的外观十分简陋,但也堪称一个小型的大巴山农耕文化博物馆。

苟在敏是鹰背乡五村三社的地道农民,跟别人一样在外地(深圳)打工,挣了一些辛苦钱,就搬到了鹰背街上。跟其他人有了钱就修房子修庙子不同,他对农耕收藏很感兴趣。“第一次收的就是这个弩,打野猪用的。”他一边展示这张弩的用法,一边介绍自己的初衷,“当时这家人准备把它当柴烧了的。我就想,这些老旧的东西很快就都没有了,包括很多的农具。而它们以前对我们农村来说,那可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啊!现在的年轻一代,即使生活在农村头的,也都不晓得它们了!而我,完全可以收藏它们啊!”旁人说:“习大大说了,要记住乡愁!”苟在敏就笑了:“那我这个,就是收藏‘乡愁’”。

于是,苟在敏就开始了他的“乡愁”收藏行动。不分天晴落雨,也不管路程远近,只要听到有合适的藏品,他就骑上摩托上门去收。鹰背乡地域辽阔,又与宣汉和平昌交界,连续三年,几乎被他跑遍。

“其他没得啥子,就是价钱问题。”苟在敏感叹道。本来早就被废弃了的闲置无用的东西,一听说他要,立刻就涨价了。“比如这个旧碗,也不晓得是哪个年代的,那家人拿着喂狗用的,结果硬是给了几十块。嘿嘿。”

从2015年至今,苟在敏已收到了一千件各式各样的、地域特色浓郁的大巴山农耕文化物品,已花费了十万元。对靠打工为唯一收入的农民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小数字。好在他的妻子并不反对,笑呵呵地说:“反正这钱也是他各人挣的呀,他有个爱好,也好呀。”苟在敏自己也笑呵呵地说道:“挣钱就是拿来花的,我这样子花钱,值得。嘿嘿。”

说到以后,这个淳朴的中年汉子的想法,居然“有诗有远方”:“到时候我就想建一个博物馆,专门展示这些农耕文化用品。它们虽然现在没有用了,我也要让大家都记住它们,晓得它们。”说到这里,他又“嘿嘿”一笑:“博物馆的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记住乡愁’!”□廖晓伟

新闻推荐

“路怒症”引发打架 赔钱又行拘

本报讯(巨茂记者谭别林)近日,万源市法院白沙法庭受理了一起原告陈某诉被告张某健康权纠纷案。经法院公开开庭审理,组织原...

万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万源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鹰背乡农民苟在敏:我要建个农耕文化博物馆!)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