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坝乡幺滩村栽种的雷竹开始发笋细叶乌头雷竹笋
本报讯 近年来,万源市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积极探索,大力发展笋用雷竹,加快打造雷竹生产基地,为决胜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闯出了又一好门路。
因地制宜 选好项目
万源市是秦巴生物多样性主体功能保护区,属国家限制开发区域,又是国家级贫困县,有贫困村170个,贫困人口11569户31586人。
2017年初,在专家的建议下,万源市开始引种发展笋用雷竹。达州农村家家户户虽然过去都有种植竹子的习惯,但发展笋用雷竹,达州没有先例。为了把这一产业做实做好,万源市先后几次组织有关乡镇负责人、农业开发公司负责人及技术管理人员到笋用雷竹产业起步早、发展好的成都彭州市、蒲江县等地考察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市林业园林科技中心为服务全市笋用雷竹产业发展,及时组织科技人员考察取经,最后确定在万源发展味美可口、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的细叶乌头雷竹。
据了解,雷竹笋是一种高蛋白的森林蔬菜,硒和锗含量丰富,营养价值很高。“一亩雷竹十亩粮,三亩四亩娶新娘,五亩六亩盖新房,八亩十亩奔小康。”这是对种植雷竹好处的形象比喻。
政府引导 政策支持
有了好的路子,投入就是关键。贫困户本身就经济十分拮据,完全靠他们自己解决发展资金问题是不现实的。近年来,万源市一边积极宣传发动,一边政策支持,引导贫困群众发展笋用雷竹产业。在新一轮退耕还林、植被恢复、农田水利、道路建设等项目上,向雷竹产业倾斜,对发展雷竹产业达到一定规模的贫困户财政每户给予最高3000元的补助。
同时,在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上提供项目、财政、金融支持服务。在服务管理上,万源市林业园林局主动会同有关乡镇、职能部门做好用地统筹和年度栽种规划设计,先后组织达州市林业园林科技中心及本地林业技术人员到种植现场对村组干部、贫困户及其他村民开展技术培训,及时指导管护工作,确保雷竹栽得下、长得好、出笋早。
近两年,万源市仅林业上给予雷竹产业各项补助就达600余万元,带动公司、专合社投入约200万元。今年,万源市林业部门还将继续投入300多万元,重点扶持贫困村发展笋用雷竹产业。
据万源市林业和园林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该市还将在铁矿乡泥溪沟村、长坝乡幺滩村,竹峪镇檀木寨村、麻潭坝村、刘家坪村等5个贫困村新发展1400余亩雷竹产业,助力贫困村如期脱贫。
培育主体 抱团发展
2017年初,万源市从本地农业经营企业中,组织有经营能力的公司承接扶贫产业项目。当年6月,万源市复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四川省旺达瑞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全方位战略合作协定,双方拟定在3至5年内,将万源市打造成川东北第一个万亩雷竹基地。当年7月,万源市复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长坝乡白燕溪村、幺滩村(贫困村)种植乌头雷竹180余亩,并在幺滩村成立了“万源市幺滩河雷竹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精准贫困户74户参与规模种植。当年8月,该公司又在大沙镇青山村、青龙嘴村种植雷竹600亩,在蜂桶乡种植100亩,并在大沙镇也及时成立了雷竹种植专业合作社。
“笋用雷竹已在万源市6个贫困村扎下了根,有的开始发笋了,明后年将陆续进入盛产期,这不仅为贫困户长远稳定增收,也为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闯出了一条可行之路。”谈到笋用雷竹产业的发展,万源市复兴农业开发公司总经理刘强光信心坚定,“下一步,我们将一方面在贫困村扩大种植规模,建立统一服务、统一销售机制,保底收购;另一方面发挥我们的优势,建立‘互联网+笋用雷竹\’电商平台,扩大产品、种竹营销,实现线上线下同步交易。”
(赵世东 特约记者 魏坤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万源红岩村冰火两重天诚邀体验
万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万源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