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特别喜欢上蔡仲生老师的课
重庆知青 到万源当“孩子王”
1972年5月,年仅17岁的蔡仲生从重庆来到万源市西北角康乐乡下乡务农。来到陌生的地方,蔡仲生同当地农民一道干起了陌生的农活,一干就是五年。
蔡仲生在劳动中看到当地教师缺乏,娃娃们学习知识十分有限。后来,他到万源师范学校参加学习后被分配到康乐乡任教。1978年12月,蔡仲生成了一名教师,开始了漫长的教育生涯。1983年秋,蔡仲生调到万源市竹峪镇中心小学校任教。
来到竹峪镇中心小学后,蔡仲生选择了该校所辖最偏远的村小任教。山区小学条件的艰苦众所周知,但蔡仲生毫无怨言,一直坚守在条件最差的村小,感动着每位父老乡亲。
蔡仲生常说:“教师的工作是塑造儿童的灵魂,建构儿童的知识。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心灵是学生永不枯竭的知识源泉,当一名教师,只有用心灵育人,才会有幸福充实的人生体验。”
把爱奉献
给山区的孩子们
蔡仲生常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模仿能力较强,作为教师,只有用心灵去启迪和引导,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
蔡仲生任教班级里有一位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晓林(化名),由于母亲过早去世,小小年纪与父亲相依为命。了解到这一情况,蔡仲生就反复教育孩子们要真诚关心帮助晓林。但晓林性格孤僻,把同学们的关心帮助视为轻视和同情,不仅学习跟不上,还常常做出偏激行为,课上课下欺负捉弄同学,还有很多坏习惯,让老师们头痛不已。
面对这样的孩子,蔡仲生多次去晓林家进行家访,用自己微薄的工资给晓林买一些学习用品,给他父亲买一些生活用品,还动手帮他们家做家务,并多次与晓林促膝谈心,鼓励教育他。在蔡仲生的真诚关爱下,晓林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一次次感动得热泪盈眶,对同学、对班集体有了新的认识。在蔡仲生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晓林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甜蜜的笑容,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
36年如一日
书写别样人生
蔡仲生常年在边远村小任教,注重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掌握的学习情况。在一次语文课上,蔡仲生班级里一位学生突然呕吐,邻桌学生及时向老师报告后,蔡仲生马上和几位学生一起清扫脏物,有的学生还拿出风油精对呕吐学生嘘寒问暖。事后,蔡仲生及时启发学生把课堂中的情形写出来,让学生去描写、赞扬事件中涌现出来的好风尚。在学生写出的作文中,有的赞扬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怀,有的歌颂师生深厚情谊,有的表达班集体的温暖……孩子们纷纷找到了写作的乐趣,连平时经常对写作头疼的孩子也好似突然豁然开朗。
作为一名山区教师,一名从重庆来到万源的知青,蔡仲生在大山深处当“孩子王”一当就是36年,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自己的别样人生,面对即将退休,他却好似有种蜡烛没燃尽的心情。
(马发海 本报记者 谢建荣)
“还有一个月就要退休了,说句心里话,我真感到十分不舍!”日前,面对记者的采访,万源市竹峪小学即将退休、从教近40年的重庆知青蔡仲生对万源竹峪这片热土恋恋不舍。
下课后给孩子们开“小灶”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宣汉县人民法院新华法庭对一起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去世的劳务受害责任纠纷案件进行了调解,成功为去世当事人追回了应得赔偿,充分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向某今天去世了,后天开不开...
万源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万源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