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新闻 万源新闻 宣汉新闻 开江新闻 大竹新闻 渠县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达州市 > 万源新闻 > 正文

10年坚守村小 最大心愿: 不能让大山里的孩子没有老师!

来源:达州晚报 2014-07-28 14:13   https://www.yybnet.net/

●31岁的他,是村教学点的当家人,也是这里的校长、教师和炊事员;

●别看他年纪不大,却一个人在这个偏远的山村教学点坚守了10年;

●他,出钱出力发誓修好学校,不让这个村教学点“散架”。

记者从万源城区出发,经过3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了万源市花楼乡三堡溪村教学点。四间教室和一间小小的办公室,红瓦白墙;操场不大,但却干净整洁,一面红旗迎风飘扬,看上去充满活力。紧贴办公室是学校的小伙房,小伙房外面有一个小水槽,上面是一排水龙头,拧开开关,哗哗的水流了出来。

“这是我从后山上引的泉水,可以直接喝,还有一丝甜味儿呢”。说话的人叫苏正兵,今年31岁,是三堡溪村教学点的当家人,也是这里的校长、教师和炊事员。

选择留下 这里的孩子不能没有老师

三堡溪教学点距离花楼中心校有6公里,这一带山高路陡。2004年,21岁的苏正兵在花楼学校扁里头教学点任教一年后,来到这里任教。刚来时,映入眼帘的是几间木质结构的教室和一间木质结构的办公室,房顶年久失修,整体破烂不堪。说它是一所学校,还不如说它是一所破烂民房,因为这个学校没有围墙,和其他的农户房屋没有任何区别;如果硬要找点东西证明它是学校,也就只有那个小小的操场。但是,这个操场没有硬化,全是黄泥巴,每每碰到下雨,就是一大片“泥巴汤”。

教室里桌椅不是“缺胳膊”就是“少腿”,很多学生的板凳都是从自己家里搬来的。每当看到孩子们趴在高低不平的旧课桌上艰难写字,苏正兵的眼睛就会有些酸;每当看到孩子们下雨天在“泥巴汤”里走动,他总会有些提心吊胆;学校不通公路,用电要从村民家里拉,要是村民不高兴了,可以随时“拉闸断电”;吃水要到距离学校200多米的山沟里去挑,不仅辛苦,水质得不到保证,还听说许多孩子因此得了结石病。

苏正兵的心里反反复复着两种想法:“快走吧,离开这里,这里的条件实在太差了。”“留下来,这里的孩子不能没有老师,他们需要自己。”一夜辗转难眠,苏正兵最终打定主意:自己留下来,把山区的下一代送出去。

千方百计 让孩子们喝上干净水

2012年,学校开始推行小伙房,苏老师不仅要教一、二、三年级的学生,还得为近40个孩子做中午饭。学校用水陡增,每天几挑水,成了苏正兵的一件大事。实在忙不过来,苏正兵向中心校报告,希望能再派一个老师来,但没有人愿意。无奈之下,他不得不让妻子王少芳放弃月薪3000多元的工作,从广州回来为孩子们煮饭。

刚开始,妻子不愿意,苏正兵就每天给她打电话说服她:“嫁给我,就要支持我的工作,我既教书又要给孩子们煮饭,根本不能保证教学质量。回来帮忙,钱虽然少,但这里的孩子会感谢你的”。“我只是嘴上说不回来而已。其实我晓得他爱学校,更爱学生,每次我让他和我一起去打工,他想都不想就一口回绝。”王少芳说,她是2012年8月底回来的,赶在开学前,现在教二年级、幼儿班,同时还负责小伙房。工资每个月900元,今年加到了1200元。

“解决学校的用水问题已是刻不容缓,我必须马上行动起来。”双休日,苏正兵带上锄头等工具,到山上找水源。经过几周的不懈努力,终于在距学校1200多米的后山上找到了一股适合饮用的山泉,他如获至宝。中心校买来了1300多米的水管,但却告诉他劳动力还得他自己找,水管填埋要从村民地里过,村民的工作还得他自己去做。苏正兵不厌其烦,挨家挨户地去做工作,村民被她的诚心打动,不仅同意了水管从地里通过,还主动帮忙填埋。

学生终于喝上了洁净的山泉,小伙房的用水也不用再挑了。但好景不长,2012年年底,山泉出现了枯水状况,为了尽快恢复供水,苏正兵自己出钱请了3个工人深挖水源,并不顾刚做过一个小手术,硬是每天爬坡半个多小时,和工人一起修蓄水池。“你是不是不要命了哦?请了人的,你就好生休息嘛,医生的话你都不听。”妻子一再叮咛。“多一个人帮忙,总要快点,不用担心我。”撂下一句话,苏正兵又往后山去了。

一周过去了,在水源处一口长3米、宽2.5米、深1米的蓄水池建好了,学校的用水真正得到了保障。自此,苏正兵开始了学校的改造之路。

不遗余力 再苦再累也要建好学校

“虽然2008年中心校就拆除了原来破烂的木质结构教室,学校也通上了电,但操场没有硬化,围墙也一直没有修,废弃的石料在土操场上胡乱的摆放着。石头缝里爱藏蛇,更可怕的是很多农家的狗也都跑到学校来,要是咬到了学生,怎么办?这些都是学校最大的安全隐患。我一定要想办法改变这种状况。”好多无眠之夜后,苏正兵心里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硬化操场,新修围墙。学校领导默许了他的提议,但要他“量力而行”。

2013年,三堡溪村公路开始硬化,承包项目的经理苏琪恰巧是苏正兵的老乡。他辗转找到苏琪,希望他能为三堡溪学校资助些水泥。苏琪当即答应了7吨,并派车将水泥送到了学校。苏正兵一边满是感激,一边又暗暗发愁“给学校建围墙是好事,但中心校资金也短缺,买沙用钱的事情还得你自己想办法。”校长的话让他陷入了沉思,修建是搁置还是进行?他一时难以决断。

“豁出去了,我一定要让学校越来越好。”苏正兵拿出自己的积蓄,开始了围墙的修建。为了节约钱,他和卖沙的老板软磨硬泡,老板耗不过,一边说他抠门,一边为他每车少了40元;后来,在运送的过程中,老板得知他是为了完善学校设施,被他热心教育的情怀打动,主动把运费从每车300元降到了220元。还是为了节约钱,他舍不得请工人,在烈日下,自己一个人捣腾水泥,一个人砌筑围墙。

后来,学生家长王彦朝加入了、徐德秀加入了、李开碧也加入了;再后来,家里没有孩子在这里读书的村民也加入了进来,许多人家还给苏正兵送来了菜。不久,一条长76米,高2.2米,宽0.2米的围墙建好了。为了“趁热打铁”,苏正兵又向姐姐和父亲借了一些钱,买来8吨水泥和几十吨沙,和学生家长一道把学校操场也硬化了。

当记者问到山村生活本就清贫寂寞,一师一校更是从早忙到晚,你不仅不抱怨,反而拿出工资甚至借钱改造学校,到底为的是什么时,苏正兵说:“学校就像我的家,学生就像我的孩子,改造自己的家,教育自己的孩子,虽然辛苦却是我最大的幸福。”

·宋乾玉 本报记者 向也·

新闻推荐

市纪委通报3起“乱发钱物”案件 7人被立案检查 2人被移送司法机关

7人被立案检查 2人被移送司法机关

万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万源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10年坚守村小 最大心愿: 不能让大山里的孩子没有老师!)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