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你就真正自由了,以后要遵纪守法,不要重蹈覆辙……”9月15日,在通川区社区矫正管理局负责人肖锋的嘱咐声中,唐浩(化名)正式解除了为期两年的社区矫正。此刻的他,眼神坚定,如获新生,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然而,一年前,他的精神状态却与现在大相径庭。
以心换心 不抛弃不放弃
在一次求职过程中,唐浩因“身份”问题遭遇歧视。很长一段时间,他意志消沉,自暴自弃。为尽快帮助他从困境中走出来,通川区社区矫正管理局工作人员会同社区民警、心理专家、唐浩家属等各方力量组成矫正小组,并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的矫正方案,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其开展心理疏导。在矫正小组的精心疏导下,唐浩终于打开心结,渐渐变得开朗起来。最后,在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和家人的帮助下,他开了一家货运公司。
放眼全市,像唐浩这样经历过社区矫正又成功回归社会的例子还有很多。
“社区矫正对象相对于普通人,更为敏感脆弱。他们虽不在高墙电网内,但内心深处总有一堵墙将他们与外界隔绝,如何拆除他们融入社会的那道‘心墙’,是我们的第一要务。”达州市社区矫正管理局负责人贾本鸣分析说,每个社区矫正对象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了解他们的过去,帮助他们重塑未来、构筑希望,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
全市社区矫正机构采取“因人施策、精准矫正”的办法,通过在社区矫正中心建立心理咨询室,定期开展集中心理辅导,针对个人开展谈心谈话和政策法律教育,对有需要的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创业扶持、专业技能培训和就业辅导等一系列举措,不断帮助社区矫正对象尽快回归社会。
因为无知或一念之差触碰了法律红线,在给社会和他人造成危害的同时,也使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偏离了正常的轨道。这是许多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在重新回归社会中经常遭遇的现实难题。
朱达(化名)系开江县的一名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经过自身努力,考上了大学。但该校得知其正在接受社区矫正时,以其条件不符合考务细则要求为由,拒绝为其办理入学手续,这对朱达造成了巨大打击。开江县社区矫正管理局工作人员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着手研究解决方案,并将相关情况上报上级部门。最后,通过省、市、县三级社区矫正机构和司法行政机关的持续接力,先后协调县招办、市检察院、省教育厅等有关部门,朱达的入学难题终于得到解决。朱达入学后,开江县社区矫正管理局工作人员随即前往学校,与校方领导开展座谈交流,详细介绍了朱达在矫期间的表现情况,打消学校顾虑,并就朱达的信息保密问题进行宣讲,全力保护未成年矫正对象隐私,促使其安心就学,顺利完成学业。
帮助朱达解决入学难题是全市社区矫正机构关心关爱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达州市积极探索有利于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矫正新模式,从强化“监督管理、教育引导、帮扶救助”入手,全力做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帮助未成年矫正对象更好地融入校园、融入社会。
整合资源 提升综合管治效能
社区矫正管理除了要做好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矫治工作,高效的监管也必不可少。
经常性跨区域请假审批是《社区矫正法》对请销假制度的重大改革,切实解决了社区矫正对象接收监管和生产生活的冲突。
刘某某犯罪前从事渠县到达州的网约车线路运输,每天固定时间往返于渠县与达州之间。渠县社区矫正管理局依法为其办理了扩大活动范围的申请,规定每天可以往返于渠县和达川之间两次,为其解决了矫正期间的工作难题。
市司法局副局长李伟介绍,社区矫正对象主要包含四类人员,即被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被暂予监外执行和被裁定假释人员。截至目前,达州市共接收社区矫正对象11833人,成功解除矫正10191人,开展各类教育5.6万人次,再犯罪率低于0.2%的全国平均水平。
“入矫人员和解矫人员是动态的,每天都在变化。”李伟说,从表面上看,社区矫正对象与普通人并无两样,但实际上,他们所享有的只是相对的自由。按规定,社区矫正对象必须定期通过电话、微信或者到司法所报到,离开住所区域必须经社区矫正机构批准……
“刚出去买了菜,现正在回家路上,一切安好。”18日上午9时许,社区矫正对象王曼(化名)在家附近的一处摄像头下接受点验,摄像头的另一方正是大竹县社区矫正中心工作人员。
同样的,每天早上和傍晚,社区矫正对象张力(化名)都会通过“在矫通”手机APP上传自己的所在位置,并通过微信向渠县社区矫正中心工作人员报备当天的学习情况。
这是达州市社区矫正借力科技弥补传统监管方式不足的又一举措。
“我们通过信息化手段,核查他们的定位情况,实时掌握其位置和动态;同时建立外出管理微信群,要求社区矫正对象每天在群里汇报当天情况或发送实时位置,以确保实际外出地和批准地一致。”市社区矫正管理局负责人贾本鸣介绍道。
据了解,近年来,为全面提升达州市社区矫正管理信息化水平,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大力构建社区矫正立体监管网络,积极协调综治、公安等部门,在社区矫正中心全面接入“天网”“雪亮工程”,建立“人防”和“技防”双监控模式,实现了对社区矫正对象全天候、多方位、立体化监管。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丁畅 见习记者 兰楯
新闻推荐
本报讯(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邱霞)自中央环保督察以来,达州市借势借力,“三联动三到位”推进非煤矿山生态修复问题整改,对20...
渠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渠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