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瞰渠县城区。 (渠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渠县经开区内的服饰企业生产车间。 (渠县经开区供图)
提到川东北重镇渠县,您首先想到的是什么?黄花、竹编、三汇彩亭,还是屹立千年的汉阙?如今,当您再次走进渠县这片红色的热土,还有太多让您眼前一亮的惊喜。这里,不仅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更有对现代与时尚的热情追逐;这里,不仅有生机盎然的绿色乡村,更有蓬勃发展的工业园区。
作为身处川东北丘区的百万人口大县,渠县何以策马奔腾?“产业兴县、制造业强县”,这是渠县始终坚守的战略指引。岁月奔涌,逆势苦战。产业兴县的定力,渠县不曾动摇。那些曾经的不可能,已转化为令人欣喜的现实,全县经济加快发展的速度被不断刷新。到“十三五”末,渠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47亿元,首度挤进中国西部百强县前50名和四川省“十强县”榜单,收获了“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一系列在全省有影响、全国有声誉的产业发展新名片。
农业大县渠县,走出了一条契合自身发展实际的工业逆袭之路。□文松 赵权军
一座城
力推首位产业,建设中国西部轻纺服饰产业城
翻开渠县的工业发展史,犹如打开一坛老酒,醇香甘洌,让人回味悠长。
得益于三江交汇的便捷水运,渠县历来都是商贾云集的繁荣之地。渠江两岸,留下很多至今仍脍炙人口的商业传奇。但伴随现代工业的冲击,不少工厂倒闭,渠县曾经的辉煌暗淡了。
如何再续辉煌?“工业强,才能有支撑;工业强,才能挑大梁;工业强则县域强,工业兴则县域兴。”审视自身实际,渠县对发展的道路有着清醒的认识。
轻纺服饰产业,被明确为渠县聚力发展的首位产业。
在位于渠县经开区的中国西部轻纺服饰产业城,成片聚集了涉及基础原材料生产、成衣设计制作的轻纺服饰龙头企业。
发展首位产业,力度有增无减。中国西部轻纺服饰产业城还将进一步扩容提质,将建设致景纺织智慧产业园、渠晋服饰产业园、辅料生产园和纺织品交易市场,形成全产业链轻纺服饰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发展轻纺服饰企业达到200家以上,总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
渠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招商引资为“总抓手”,以工业园区建设为“主阵地”,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着力点”,渠县让“洼地效应”不断凸显,正全力构建开放发展的全新格局,聚全力打造“中国西部轻纺服饰产业城”。
力推首位产业的同时,渠县还将进一步壮大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大力发展电子制造、工程机械等配套产业,建设新里程教育装备产业园和区域总部、农机装备集聚区、装配式建筑示范区,加速形成300亿元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一团火
热情拥抱客商,暖心服务客商
“深处西部丘区的农业县要谋取工业的发展,竞争优势在哪里?该拿什么吸引投资?”长期关注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学者认为,在日趋激烈的发展竞争中,交通不便、产业薄弱、配套不强等诸多不利因素是不少丘区县必须正视的共性问题。
家底薄弱,又该如何推动产业发展?渠县的答案坚定:唯有热情似火!
以火热的拥抱,打动潜在客商投资渠县。
围绕“1+2”主导产业,渠县从全县各系统抽调40多名业务骨干,组成5个招商组,常驻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等地,收集商情信息,上门面对面对接目标投资商。
积极行动,高位推动。渠县每一位县级领导都领下了各自的招商引资任务,“走出去”已成为工作的常态。今年以来,渠县县级领导带队外出招商50余次,对接企业达到300余家。
热情的拥抱,换来的是客商对渠县的认可。今年前8月,渠县已累计签约制造业项目40余个,领跑达州,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77家,规上工业总产值235.8亿元,其中制造业产值194亿元,增长23%,占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比重82.3%。
以火热的服务,让扎根渠县的客商内心温暖。
项目招引到渠县,更要让客商安心扎根渠县。何以心安?渠县给出的,是一套延伸到每个细节的热情服务。
在渠县经开区,按照“应授尽授、能授则授、授权到位”原则,将项目规划方案审查、建筑方案审查、建设工程消防验收等15个行政审批事项直接下放到园区,由县里授权直接在园区内办理审批。真正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切实做到“办事不出园”。
渠县经开区负责人介绍,自从“一枚印章管审批”运行以来,渠县经开区已累计办理项目建设类手续20个、登记注册类手续21个,并创造性解决了遗留问题2个,保障了落地项目的有序推进。
渠县经开区设定每月一次的园区“监督执法日”,除安全生产等常态化执法监督外,县里的其他执法检查实行定时、定量。“要让企业安心谋发展。”
瞄准更高效能的营商环境营造,渠县还将进一步做实营商环境治理专班,设立营商环境“观察员”“体检员”“护航员”,加强“签约-落地-投产-达效”全生命周期服务,打造西部投资目的地、首选地,积极争创全国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和全省营商环境示范标杆。
一群人
坚守梦想,开启发展新篇章
渠县地处川陕革命根据地,全县先后有2100多人参加红军,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宕渠大地,从来不缺的就是奋斗与坚守。
“渠县工业能发展到今天的局面,着实令人振奋。这一路走来,着实不易。”渠县经信局职工张亚林即将退休,在工业战线工作了大半辈子的他,见证了渠县工业的转折与蜕变。
“先治坡后制窝,这是老工人常说的话。”张亚林记得,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渠县先后涌现了多家集体企业,“虽说那时条件艰苦,但老工人们记在心头的始终是要把厂办好。”
在一代代渠县人的艰苦鏖战中,工业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以其强壮的筋骨挑起了发展的大梁,用“量变”堆积出“质变”,让渠县甩掉了穷帽。
2007年6月,渠县城郊一片荒地打破往日的平静,在施工机械的阵阵轰鸣中,全新的渠县经开区在此诞生,由此开启渠县现代工业发展的新篇章。
在这片全新的战场,更多的渠县人和“新渠县人”在此集聚,努力闯出一片新天地。
循着童年的记忆,“80后”女企业家王超回到家乡渠县,和老家的乡亲联手建设新工厂,让“渠县造”户外服饰远销海外市场;“70后”巴中企业家李瞻也来到了渠县,在短短半年时间内投入上亿元资金建设纺纱新工厂,这位“新渠县人”计划在此实现自己的“二次创业”梦……
梦想需要坚守,更为壮阔的新征程已然开启。
“打造西部县域高质量发展示范地、巴文化传承创新融合发展高地、基层治理现代化先行地,建设现代化创新之城、文明时尚创意之城、生态滨江公园之城,建成西部一流绿色经济强县。”这是渠县人咬定的发展新目标,全县上下正以对标竞进争第一、敢为人先创唯一的气魄,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力争实现再次逆袭。
新闻推荐
渠县打造园区构筑平台鼓励返乡创业园区七成以上企业由老乡领办本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袁敏袁城霖)“从广东回渠县创...
渠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渠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