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达州 今日万源 今日宣汉 今日开江 今日大竹 今日渠县
地方网 > 四川 > 达州市 > 今日渠县 > 正文

老达县地区“巴渠河川剧”往事钩沉(上)

来源:达州晚报 2020-08-05 10:07   https://www.yybnet.net/

原达县地区川剧团在大西街金地阳光大厦内(系原药王庙改建)

原达县地区川剧团上世纪八十年代排演的川剧《点状元》剧照

川剧主要流行于西南地区,是融汇高腔、昆曲、胡琴(即皮黄)、弹戏(即梆子)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而成的传统剧种,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分小生、须生、旦、花脸和丑角5个行当,2006年川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川剧在唐代,曾被称为“川戏”。全国甚至出现了“蜀戏冠天下”的局面。在当时四川出现了以干满川、白迦、叶硅、张美和张翱5人组成的著名戏班,这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最早的戏班。

明末清初,由于各地移民入川,以及各地会馆建立,多种南北声腔剧种流播四川各地,并且在长期发展衍变中,与四川方言土语、民风民俗、民间音乐、舞蹈、说唱曲艺、民歌小调融合,逐渐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声腔艺术。

巴渠河川剧:以前的川剧艺人受地理环境、风俗习惯、语言等局限,跑码头搭班子通常在自己熟悉方便的区域,致使各区域川剧逐渐形成独特的风格流派,川剧因此分出了“四条河道”,俗称:“川西坝”“资阳河”“川北河”“下川东”。在四条河道之下还有小河道,如“泸州河”“巴渠河”“嘉阳河”等。巴渠河川剧还曾被称为“渠河老坎”“渠河路子”。原达县地区主要有今天的达州市行政区,另含有巴中市行政区,广安行政区的邻水。巴渠河是指大巴山渠江流域沿岸,州河、巴河在渠县三汇镇交汇称渠江,主要包括原达县地区、广安行政区、合川等区域。

巴渠大地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的大巴山区和丘陵地区,自古交通闭塞,与外界交流不方便。渠江及其支流州河、巴河是巴渠大地与外界商业往来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巴渠河川剧艺术发源甚早,流布很广,受重庆影响较多,受成都影响很少。

明末清初,巴渠河一带修建的戏楼甚多,较大型的祠堂、寺庙、会馆和官绅庭院都建有戏楼。据相关史料记载,民国三十六年(1947)开江县有戏楼136座。民国三十八年(1949),巴中县有戏楼105座。民国三十八年(1949),渠县境内有戏楼290座。由此可见,当时的川剧非常繁荣。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达城人杨五儿与金堂县人魏长生带着一帮“川伶”进北京演出,名动京城,声播全国,对地方戏曲的兴起,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清嘉庆二年(1797),白莲教义军首领罗其清率师攻占巴州后,在巴州城严公庙(万年台)演戏十日,以示庆贺。

据文字记载,通江县草池坝街上的过街戏楼(万年台)的板壁上留有“大清同治二年(1863年)兴隆班在此献艺”的字迹。清同治十年(1871),万源县大竹河街上的川剧爱好者筹集资金创办川戏班“鸣春阁剧社”。清光绪年间,邻水县梅温如创办“梅温如戏班”。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川东有名的“同翠班”在开江县城隍庙踩台唱戏。

民国元年(1912),宣汉县“向茂春戏班”在县城和南坝场一带演出。民国十三年(1924),范先吉在大竹县城创办“竹阳剧社”(戏班)。民国九年(1920)“全龄科班”在渠县城演出。那时,巴渠河一带的川剧班社,遍布城乡各地。有的县竟有十多个戏班,这些戏班的活动时间有的一年两年,有的三年五年,也有二十多年的。

清朝中、后期,达县城没有固定的川剧演出班社,也无固定的川剧演出戏园,每年二月初二土地会前后,各地戏班应时而至,大多在乡间借用庙宇、祠堂演出,有的在地主、豪绅为大办酒宴而临时搭台演出,有的在河滩搭露天台子演出。

民国元年(1912),广安县“全胜班”在赵固乡演出,被达县城袍哥绅士王润堂邀请进城,租郑家祠堂(永久粮库,今达州宾馆内)建“绥乐茶园”演出川戏,王润堂遂成全胜班老板。次年,王润堂发起集资,将“绥乐茶园”扩建为一个能容纳数百观众的茶戏院。院内分正座、普通座和楼座,每个座位前都设有茶桌。囿于封建陋习,观众男女分开,正座、普通座没有妇女的席位,楼座可供妇女看戏。戏院建成后,主要由全胜班演出,由此,全胜班成为达县城第一家固定的川剧班社。全胜班演员生、旦、净、末、丑各样角色齐全,其中著名演员有:正生金平川,正旦张碧桃、小生张三元、花脸何尊三、花旦余惠兰、小丑蒲庆仁等,他们的演出深受观众欢迎。小丑蒲庆仁表演最佳,他的扮相、演技使人发笑,他一出台,即使没有一句台词,人们一看他的扮相就会捧腹大笑。那时,达城街头不乏仿其动作神态玩趣逗乐的人,乃至学校老师对学童顽皮举动也斥之为“装庆”或“庆人”。日久,此二语成达县方言,与“装洋相”异词同义。

绥乐茶园成为达城人娱乐听戏的场所,达官贵人、贩夫走卒争先涌入观看。1917年驻防达城军阀颜德基,其部队人员多系土匪招安改编,团长龙占魁原系土匪,仗势自己部队战斗力较强,显得十分骄横,经常顶撞上司。颜将其视为心腹大患,决定除掉他。1919年农历七月十三日晚上,龙占魁在绥乐茶园看川剧,颜德基转路来到戏院大门口,命随从进院叫龙出来商量事情,说完径直离去。龙刚跨出戏院大门,只见一个头包白帕的汉子飞快拔出手枪对准龙连发几枪,龙当即毙命。颜闻讯后佯装悲愤,下令全城戒严捉拿凶手,还真抓了一百多个包白帕的人,审来审去,没有结果,只好陆续释放。事后,颜主办了龙的丧事,还办得热闹非凡。颜既当婊子又立牌坊,既当凶手又给被杀者主办丧事,算是民国奇闻一桩。

后来达县城陆续出现的川剧班社有:靖国军班、顾青山班、新华舞台、城隍庙戏院长胜班、达县川剧研究社、游民剧团等。

达县川剧研究社是戏班名称,并非搞理论研究。民国三十七年(1948),达县城川剧玩友王少华、陈震权、先伯川等人,在正南街(今翠屏路)的德光茶馆成立“达县川剧研究社”,由达县参议长曾继武和袍哥龙养泉为正副社长。戏班成立后,曾继武和龙养泉找国民党驻军周旅长夫人协商,把她的戏箱行头租借给研究社作为底箱。本是玩友的周夫人慷慨支持,将留存多年的戏箱行头赠给了研究社。

民国三十八年(1949)10月,重庆发生“九二”火灾后,达县川剧研究社在药王庙(现大西街金地阳光大厦)为受灾居民募捐演出3天,演出剧目《阳河堂》《南明关》《桂英打雁》等。募捐演出门票由曾继武、龙养泉出面摊派给各机关、驻军、商人、商贩。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11月,全国戏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提出“改戏、改人、改制”三改政策。巴渠河沿岸各县建立新型专业正规编制川剧团。从此,川剧艺人成为新时期的文艺工作者,那时正是川剧的鼎盛时期,川剧艺术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各剧团经常派演出人员到重庆、成都、北京、上海、西安等地交流学习。1965年,巴中县川剧团的《巴河渡口》、大竹县川剧团的《管得宽》《青春壮志》、宣汉县川剧团的《巴山女民兵》等现代小川剧,经地、省两级审定后,赴成都参加1965年9月举行的“西南区话剧、地方戏观摩演出大会”,受到大会和观众一致好评。《管得宽》又被选定为四川省赴京汇报演出剧目,1966年在中南海怀仁堂向中央领导汇报演出。

上世纪七十年代,巴渠河各剧团排演革命现代川剧。1978年,恢复上演传统川剧。1977年7月,原达县地区川剧团上演传统戏《十五贯》,创造了连续满座300余场的纪录,一票难求,街头巷尾争先评说。张明纯饰知府况钟、文先贵饰盗贼娄阿鼠、罗立蓉饰民女苏戍娟、熊坤东饰客商熊友兰、陈星阁饰县官过于执。1981年,在四川省优秀作品评选中,南江县汪隆重创作的大型川剧《点状元》获省优秀戏剧作品二等奖;渠县郑恬、吴忠创作的《宣城令》、平昌郭学海创作的现代小川剧《恭喜发财》、巴中黄绪仁创作的现代小川剧《马虎大夫》,均获省优秀作品三等奖。随后,《点状元》在1980—1981年全国优秀剧本评奖活动中,获全国优秀剧本奖。1980年,“巴中花丛女子”川剧团成立,是四川省第一个女子川剧团,其足迹遍及全省各地、市、州,颇获好评,受到全国、全省各类媒体关注和宣传。

1982年,四川省提出“振兴川剧”,达县地区先后举办了五届“巴山戏剧节”。此后,在全国、全省、地区会演、调演中,达县地区各县川剧团,共计获奖百次以上。1986年,由宋小武创作的新编历史剧《史外英烈》应邀赴京表演,并在中南海怀仁堂为中央首长演出,由中央电视台播放,获“巴蜀文艺奖”。

宋小武:1945年生,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系川剧世家,父亲、哥哥和嫂嫂都是川剧团演员,宋小武年轻时在宣汉川剧团跑过龙套,演过配角。宋小武曾任达州市文联副主席,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四川文理学院兼职教授。已出版长篇小说《人性的搏杀》《蘑菇云下的匪帮》《孤岛女神》《东方艳后风流梦》《华夏精魂》《红枭》等。长篇思想理论专著《权力之谜》。创作、发表、上演的大型剧本还有《石奢伏剑》《钩弋夫人》《刘秀与严光》《芙蓉魂》《妈妈》等十余部。另有杂文《神州文学研讨会纪实》《给雍正王朝喝倒彩》《可笑的鼓噪》等,见诸国家级报刊。共发表文学作品500多万字,先后多次获得“四川省戏剧奖”“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等。获“达州市文艺创作政府奖”及“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

新闻推荐

一天不做作业心发慌 达州市理科优胜者郑湃谈学习生活

郑湃和班主任老师章建华在一起交谈。达州市理科优胜者郑湃。郑湃,渠县中学高三毕业生,今年高考成绩揭晓,他以697分的成绩成...

渠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渠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老达县地区“巴渠河川剧”往事钩沉(上))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