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礼建
题目语气有点武断,响鼓重锤也。
先秦散文,我们读了孔子、孟子、庄子、韩非子,却少有读到鹖冠子的。
鹖冠子何许人也?相传鹖冠子是战国时賨人,隐居深山,常用鹖(雉类)羽饰冠,讲究修美的君子是也。他以鹖冠为姓著书,是战国时賨人的著作家、思想家、谋略家,跻身于诸子百家行列。
既是賨人,便是达州的先人。賨人在春秋战国时建都古达州的宕渠(渠县土溪城坝),鹖冠子隐居深山著书立说,就因为姓名、籍贯、生平难以稽考,他的著作《鹖冠子》,唐代柳宗元认为“尽鄙浅言也,吾意好事者伪为其书”,后世多认同此为伪书。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大量帛书,有学者研究发现,《鹖冠子》与帛书相合,证明此书并非伪书。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吕思勉指出:“此书义精文古,决非后世所能伪为,全书多道、法二家论,与《管子》最相似。”
不是因为鹖冠子是达州人,才主张达州人读他的书,而是因为《鹖冠子》实实在在是一部思想宏富、内容广博的哲学大作,古往今来许多名家大要都在研读,达州读书人不读说得过去吗?
《鹖冠子》何许书也?今本《鹖冠子》为三卷十九篇。《鹖冠子》全书以道家思想为基础,大致涉及道德、阴阳、法令、天官、神徵、伎艺、人情、器械、处兵等“九道”,可知鹖冠子以道德、黄老为本,述及儒、墨、法、名、纵横、阴阳、数术、兵家等各派学问,这既是战国末期哲学思想的风格,又是黄老一派道家的语言特点。史评:鹖冠绵绵,亟发深言,奇言奥旨,每每有也。
与读先秦诸子雄文一样,读《鹖冠子》,因其受历史和语言发展差异的影响,有一定的难度,何况鹖冠深言、奇言奥旨,非下一番功夫不可。笔者因为常在研读古文献的路上行走,或多或少走出了一些路子,以为读古文献,亦有捷径。捷径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先读学究们研读鹖冠子的现代文,如注译类、读后类文章,了解鹖冠子的思想内容及其语言特点;捷径二,利用百度搜索,攻其一点,以点带面,如录入“出自鹖冠子的成语”,学成语,知要旨,窥一斑,观全豹;捷径三,选择通俗有趣的艺术作品欣赏,如蔡志忠的漫画《鹖冠子》,跨越语言和文化的漫画,把古代经典著作中的智慧形象地呈现出来,为现代人喜欢。对《鹖冠子》产生浓烈的兴趣,然后步入原著,读起来就不觉得深不可测了,甚至能够尽快享受到妙趣横生的快感。
如读开篇,第一博选中的一句,“道凡四稽:一曰天,二曰地,三曰人,四曰命。所谓天者,物理情者也,所谓地者,常弗云者也,所谓人者,恶死乐活也,所谓命者,靡不在君者也。”很容易就翻译出来了,“道应该从四个方面考查:天、地、人、命。什么是天?就是宇宙自然法则;什么是地?就是不能离开的东西;什么是人?就是恶死乐生的生物;什么是命?君王所掌握的就是命。”
再读第四天则中的一段:“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道开而否,未之闻也,见遗不掇,非人情也。信情修生,非其天诛,逆夫人僇,不胜任也。”译文出来,“一叶遮眼,便看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便听不见雷霆。道门开启却不能通行,从没听过这样的事情。路见遗物却不拾取,不合乎常情。君王听任人们怡情养性,如果不是上天给予惩罚,光靠人杀戮是没有用的”,其中有两个成语,今天仍然放射光芒。
读《鹖冠子》,既长知识,又冶炼思想,还有语言美的享受,何乐而不为?达州读书人,读达州先喆的经典,更有一种自豪油然而生,不是吗?
新闻推荐
近年来,结合本地资源情况,达州市大力推行生态康养度假、乡村田园休闲等旅游业态,打造了不少精品景点。对达州市来说,春和景明...
渠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渠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