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达州 今日万源 今日宣汉 今日开江 今日大竹 今日渠县
地方网 > 四川 > 达州市 > 今日渠县 > 正文

终到浆饱穗满时读马道子诗集《包浆故乡》

来源:达州日报 2019-06-14 08:55   https://www.yybnet.net/

对一个农人,恐再没有比看到一片沉甸甸的金黄稻穗更令他高兴的事情了。

渠县是诗的“川东稻”的主产区。还在我作为一个像农民一样期待收获的职业诗歌编辑时,我就对我的家乡渠县自觉不自觉投以了多一些的目光,马道子便是我目光停留最多的作者之一。我总想怎么多“关照”一下,但又总觉他每首诗都有些什么,而每首诗又都缺点什么,也就“关照”得很有限度。但自那以后,我像有了惯性似的,不断投以特别希望有新发现的注意力,因此也就几乎“窥视”了他诗的吐芽、拔节、抽穗、灌浆的全过程。近一两年来,我突然发觉他气象大变,特别是读了他这本厚厚的《包浆故乡》后,我不禁涌出了一腔“窃喜”:马道子诗已完成“包浆”,终于到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时候了。

马道子显然已经具备了发现生活、捕捉题材、洞掘诗意的强大能力,在他眼底多是事物的陌生部分,他的笔触常出读者的惯常认知之外。他思维活跃、智慧、灵动,有时已近信笔淊淊、左右逢源,异象突现、横空飞来,看似互不相关,实则暗中呼应的自如之象和自由之境。这本诗集是他成心要把“渠县的山山水水(即“60个乡镇”),风土人情”都“写一遍”的有意识行动,但我如不读他的《后记》,压根就未察觉此意——当我阅读中发现诗中那么多地名出现时,我甚至还打算从诗歌地理学的维度发表点什议论呢。这也足见马道子的“道行”已深,有意为之而不留痕迹,用心却叫你浑然不察。事实上,马道子的这些诗,与其说是在一个个地域点上发掘它们所含的意蕴,不如说是那一个个的地理符号,正好成了他业已在怀的人生感悟、历史感悟、世事感悟的触发点和对应物。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部诗集既可说是他献给他生活了三十年的家乡渠县(也包含他的原籍大竹的一部分)的一曲恋歌,更可视为他为之努力了二十多年的诗歌创作所结下的一个丰硕成果。

马道子对家乡的爱已到刻骨铭心的地步,无论是一个普通村子,还是一个小小的平坝,只要“油菜花”一“燃烧”,他就觉满眼“长满了金子”“让蜜蜂和亲人,爱得死去活来”;哪怕一句民间小调,也能“安放怀乡的凡身”(《松坪村记事》)。他怀念他“摔了人生最后一跤”“坟头没有碑”的爷爷;也思念他“一顶草帽遮盖荣光”,其“目光为稻麦灌浆”的父亲。他对他母亲更是格外温婉动情:大雪再一次来到大巴山,来到人间/母亲无力清扫彻骨的寒,无法转身在漫长的夜晚,我紧挨着她弯曲的身躯/她轻轻地说,幺儿,好暖和/她没有了火气,我的元气一点点地传递/偿还她给我四十多年的光热……(《母亲那条河流干涸》)。

这些场景与朴实文字和作为人子的拳拳之心,叫人无法不为之动容。

对有骨肉血缘的亲人如此,对有“家乡情缘”乃至广义的“人世情缘”的芸芸众生也是如此,比如他笔下的“表姐夫李世民”“王姨父”“二毛”“竹琴师”乃至“骟牛匠”等等,他都对他们充满挚爱、亲近和悲悯。

是的,马道子的乡恋是一个成熟赤子的恋,甚至恋之愈深,恨之愈切——对那些令他锥心的事物。比如他看到在“石头都开出花朵”的乡土上,“两座水泥厂的钢筋扎进肺部,咳嗽久治不愈/使骨头长刺,背部弯曲……”,他就感到是一种“煎熬”(《石河的亲人和青麻健美》)。一个诗人,如果只看到生活和世界光润的一面,还不能说他已具备了包括忧怨、良知和社会责任的全面素养和完美品德。

他有一首写三汇的诗:与三条河流相汇。在三汇/三江六码头无法变脸。一句川剧高腔/把古老的石梯粉碎。戏楼铅华洗净/比一片落叶还轻。白骨精僵而不死/火焰山黄沙纷飞。穿过晃晃荡荡的彩亭/我看到孩子们摘来几朵彩云……叩击盖碗茶。“小娘子,上酒来!”/戏园哄堂大笑。罢了罢了/我就回家。一座向阳门/在梦中反反复复。犹如一颗巨大的铁钉/将三江水锈红。我总听见一种声音在怒吼/比削铁揪心,比针尖锐利(《一枚巨大的铁钉,将三江水锈红》)。

寥寥数笔,一个别具风情风味的古老小镇便跃然眼前。但他依旧没有忘记那个小镇的历史伤口,以至人们揪心的疼痛像锈蚀的铁钉将江水染红——只有谙熟那个斑驳的水码头和具有彻骨痛感的人,才可能调动生了锈的“铁钉”的意象。

马道子诗应该说有的已接近具有鉴赏价值的品相。我再录一首这本集子中最短的诗:黎明收捡所有的虚无。一大早/知了声切割短暂的道路。星星的露水/像仁慈珍贵/一切纠缠不清。匆忙的清晨/动植物奔向未来。走走停停的时代/像河水一去不复还/一枚草叶好轻。它的足迹赫然(《酷夏书》)。

短短七行,一个巨大的开放空间。一个没有深刻生命、世事体验和灵魂触觉不敏锐的人,是很难觉察一枚草叶的“足迹赫然”的。集子中达到此等品相的作品不少,如《乌木记》《心在新寨》《城坝边的石头》等。

可能与渠县有一条母亲河渠江有关,作者诗中出现得最多的一个词语是“河流”。他不仅直接书写渠江,还为渠江写了两首最长的诗;江水或河流作为一个意义不确定的意象,更无数次出现在他的诗中。在《渠江颂词》中,河流是把破译一切神秘的钥匙;在《渠江,一条金色的河流》中,河流又是决定“站起或者坐下,我们都是一座挺直的山峰”的底盘和基座。甚至在有点苍茫感的《醒来之后,已是百年》的短诗中,他看到“渠江空空如也。/秋天的草在继续赶路/腐殖土装滿了贝壳、卵石与星星”,“渠江”是“埋葬万物”的。但是马道子仍“……在寻找。渠江贴切的意象/她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明亮或者清丽/……鱼目混珠的渠江/无法分流仁慈与罪恶”。没错,“仁慈与罪恶”、真美与伪善、是与非、良与莠,都是无法“分流”的。但毕竟在那些“沉淀下来的黑色瘀泥”中,尚“有点滴沙金”在(《我的悲伤,失去抒情的方向》)。然而马道子还“没有结束。/从一条河流走向另一条河/再从另一条河流走向下一条河流。我的姿势与河流一样/一直很低。”——到此,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比“沙金”还要闪亮的意象,那就是他对自己的定位:“低”。“低”到与河流等高。

低与高,永远是一对辨证关系。世人都知道,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有时居高反是落低,有时低降反是高标。正如一位哲学家所言,“河流秉持了‘参天地,赞化育’的大道,利天下而不利己一分,育万物而不独占一物”,你说这是高还是低?河流就是大地的血脉,它是永远匍匐的,那是它对万物的亲抚,对众生的滋润,对大地的拥抱。一个离开大地的人,无论你怎样高蹈、高调、高度膨胀,最终都只有自我枯萎。马道子作为渠县标志性的代表诗人和川东的重要诗人之一,不仅随时提醒自己“保持河水的高度”,亦即做诗做人的底线;而且身体力行,不随波逐流,不跟潮泛滥,不作势装腔,沉稳,低调,一边埋头默默耕耘,一边为家乡“灌浆”“包浆”。他作为渠县诗歌协会的一个领头人,还把“推介渠县诗歌新人,形成渠县诗歌集团”,使渠县这个“中国诗歌之乡名副其实”作为己任,为之做了大量极富成效的工作。

渠县难得有个马道子。

诗坛难得有个马道子。

难得马道子。

□杨牧

新闻推荐

不满妻子提起离婚诉讼 男子渠县法院门口持刀疯狂追砍

昨日,在渠县人民法院门口,一名男子手持菜刀疯狂追砍一女子,过往行人纷纷避让……危急关头,两名保安队员挺身而出,与持刀男子展...

渠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渠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终到浆饱穗满时读马道子诗集《包浆故乡》)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