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2月7日电(记者任硌、陈健、吴文诩)赶在农历春节前,达州市渠县李馥乡凤凰村贫困户李述奎把家从渠江边上破旧潮湿的老房子搬进了新居。“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今年在新家过年了!”李述奎满脸喜悦。
李述奎家有5口人:生病的妻子、80岁的母亲,两个正在上学的儿女。按当地人均不超过25平方米、每户总面积不超过125平方米的标准,李述奎一家住进了125平方米的二层小楼,仅自筹了1万元。
其新居位于渠江边一块较高的台地上,这是乡政府为了规避渠江洪涝灾害而选定的,是整个凤凰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记者见到,一栋栋美丽别致的楼房有序排列,硬化的通村路、篮球场、图书室、村活动室、垃圾箱一应俱全,太阳能路灯和天然气管道正在安装中,几乎与城里住宅小区没有区别。
多年来,由于交通不便、人多地少,加上频繁的渠江洪涝灾害,渠县凤凰村人生活艰难。
这是整个达州的缩影。2014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达州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828个、贫困人口63.66万人,贫困人口总量居四川省首位。
“大量居住在深山、高寒等生存环境差,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以及生态环境脆弱、限制或禁止开发地区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我们都列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达州市委书记包惠介绍。
为了让贫困户花“小钱”住上新房,四川达州进行了有效探索。据了解,达州市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由中央预算内投资、省政府筹集的地方债务资金、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长期低息贷款、群众自筹资金等五部分构成。其中,群众自筹资金原则上不超过1万元/户,对于特别困难的可不自筹。
受访干部表示,在提供易地扶贫搬迁帮扶政策时,要求注重生产经营条件与就业机会的创造,推动搬迁村户转型为适应市场环境、本领不断强化的现代农民。
在凤凰村安置点背后山坡上,记者见到了万亩嫩绿的花椒苗。李馥乡党委书记余小波说,为了让易地扶贫搬迁的贫困户住得好、真脱贫,每个安置点都有了产业支撑,引进业主建设的花椒产业基地可为附近农民提供400个就业岗位。(下转第三版)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成都2月6日电(记者童芳)勇猛善战的古代少数民族“賨人”有关的城址、秦灭巴蜀时蜀王被俘之地、汉武帝开拓西南而设的第一个郡……6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史料中记载的四座著名汉晋时...
渠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渠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