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新闻 万源新闻 宣汉新闻 开江新闻 大竹新闻 渠县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达州市 > 渠县新闻 > 正文

有一种小孩子最喜欢的年味 炒苞谷 炒胡豆 炒花生

来源:成都商报 2018-02-10 04:05   https://www.yybnet.net/

记住乡愁

曾有一句话说:物离乡贵,人离乡贱。乡村对多数中国人来说都是特别的存在,乡愁更像是一种文化基因和生命密码,无声地浸润在一个人的血脉里,纵使少小离家、双鬓斑白,也依旧乡音未改,故乡萦绕在心头永远不曾远去。

乡愁被记住,很多时候是因为那些小小的物件承载了太多回忆。

海鸿(广安邻水)

甘家塆炒的苞谷籽

刚炒出来的苞谷籽放在箩篼里、筲箕里或是升子里端出来,上面白花花的就是那些咧着嘴巴的苞谷籽。

记忆中,甘家塆的大人们喜欢在某户人家门前的廊道里打堆,消磨时光。比如我家,因为我妈热情好客,塆里的大妈大婶与新媳妇们都喜欢拿着针线活到我家来玩。她们拉家常说闲话,又一本正经地交流编围巾、织毛衣、缝鞋垫的经验。说着说着,就有人搓搓冻僵的手,赌气地说:太冷了,干脆炒苞谷籽来吃哦!于是,甘家塆冬天炒干货的序幕就这样在某个冻手冻脚又无所事事的日子里拉开了!

说是炒苞谷籽,真正炒的时候,除了炒苞谷籽,还要炒胡豆、炒豌豆、炒红苕干、炒阴米,凡是能拿来炒的都会趁着这股劲儿一并炒了。这些炒货,其实是给孩子们过年准备的零食。当然,新年期间,这也是要用来招待亲朋好友的。用我妈的话说,那么多人围在一起,嘴巴总得找个事情干,要么吃东西,要么说话。我妈忘了,其实大多数人都是可以一边说话一边吃东西的。

虽然是一句“干脆炒苞谷籽哦!”拉开了炒干货的序幕,但在所有炒货中,最不受待见的大概就是苞谷籽了,因为苞谷在乡下实在是太普通了,人们除了吃嫩包谷条子,或是苞谷粑,成熟的苞谷基本上都是用来喂家里牲畜的。尽管如此,大人们还是会事先精心准备好颗粒饱满的糯苞谷籽,他们期待着每一颗苞谷籽都能在滚烫的细沙里蹦跶出一朵花来,变成城里人说的“爆米花”。遗憾的是,不是每一颗苞谷籽都愿意乐出一朵花来的,有些苞谷籽就喜欢闭紧嘴巴含蓄地望着你笑,让你简直没办法。有些失望的大人和小孩就给那些翻炒后坚持抿着嘴巴的苞谷籽取了个名字,叫“哑巴”。所以,甘家塆炒了的苞谷籽有两种名称:一种是爆开了的苞谷籽,另一种是哑巴苞谷籽。

刚炒出来的苞谷籽放在箩篼里、筲箕里或是升子里端出来,上面白花花的就是那些咧着嘴巴的苞谷籽。我和弟弟抓了一把爆米花就往嘴巴里扔,烫得很,又舍不得吐出来,就只好同样咧着嘴,让苞谷籽在舌头上跳来跳去。而那些“哑巴苞谷籽”呢,大概是因为样子实在不好看,我们连看都懒得看一眼。

不过没关系,我妈和那些大人们有法子让我们小孩爱上哑巴苞谷籽的。他们用熬好的热腾腾的红糖把哑巴苞谷籽与爆开花的苞谷籽揉在一起,捏成一个个拳头大的圆球,也有一些比我们的拳头还要大。待到苞谷团快要定型了,我妈就对着在厨房外面疯跑的我们喊道:“苞谷团要好了——”红糖还没干呢,苞谷团还未最终定型呢,我们就一手拿着一个松松散散的苞谷团跑开了。呀!甜甜的,香香的,脆脆的,嘴里竟然充盈着柔软的香面呢,这香面的感觉就是哑巴苞谷籽带来的啊!原来哑巴苞谷籽这么好吃啊!红糖黏得我的小手不舒服,我赶紧在衣服上揩了一下,我弟弟还顺便抽了下鼻涕,两人又跑到厨房去取苞谷团了。

做好的苞谷团要和炒好的苞谷籽一起放在缸里密闭保存,想吃的时候,伸手进去摸一个就可以了。为啥说是“摸”呢?因为我妈把这些珍贵的干货贮存在阁楼的大缸里,那个缸有多大呢,小小的我把大半个身子探进去都摸不到缸底呢!加上阁楼光线不好,揭开缸盖,就只能伸手随便摸一个苞谷团来吃了。我妈有时候干活回来晚了,也会去缸里摸一个苞谷团,坐在门槛上慢慢吃。不晓得我妈吃苞谷团的时候,有没有想起她的童年?

文芸(达州渠县)

我再多的苞谷籽,都比不过她一小把炒花生

小时候,每到腊月廿十六七,我家就会炒苞谷、炒胡豆、炒红苕干。照婆婆的话说,“不炒点你们过年混到嘴巴,到时候你们向到别个吃,好丧德嘛。”

其实不单单是为了不丧德,在我小时候,家家户户都要炒这个,这已经成了过年时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就像炸酥肉一样,是必须的。

炒这些东西一般都是在一个阴阴的下午,家里的灶屋光线昏暗,屋顶上只有一张用塑料薄膜铺成的“亮瓦”可以透进来一些光。妈妈坐在灶前烧火,婆婆则找出家里专门用来炒苞谷胡豆的细沙。因为用了很多年,沙子已经变黑。

铁锅烧热后,婆婆把沙子倒进锅里,时不时用锅铲翻动一下。待沙子滚烫后,倒入事先准备好的精壮型苞谷粒,翻炒十来分钟后,锅里开始时不时地“砰”一声。“站远点,要爆了,爆到脸上痛得很哈!”我们赶紧闪开。婆婆抓过一把烧箕挡在锅上,加快了翻炒的速度,锅里开始劈里啪啦像爆火炮一样。“火小点,莫糊了。”一两分钟后,锅里就已白花花一片,热乎乎的香气迅速占领整个房间。婆婆拖过一个筛子,把锅里的苞谷花和沙子一起铲进筛子,沙子漏下,苞谷花留起。

炒胡豆和炒苞谷程序一样,只是胡豆一般要事先用开水泡个把小时,不然炒出来的就会特别硬,嚼都嚼不动。所以我从小就不喜欢吃炒胡豆,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尝试一次吧,龇牙咧嘴得牙齿都快“哽”落了。

但这并不影响我急于和小伙伴们分享的热情。我装了满满两衣服荷包。那时候冬天都是一件手缝的棉袄外面罩一件单衣,薄薄的一层荷包经常被撑得吊起。

然而,我再热情,只要小伙伴珍一出现,我就立刻败下阵来。珍的爸爸是供销社的,是“国家干部”。因此每年她家的炒货里都有一样我们没有的高级货——花生。每次我豪爽地抓出一大把苞谷胡豆红苕干的时候,她只要从荷包里掏出几颗花生,小伙伴们立即就舍我而投奔她了!人穷真的志短哪!尽管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但还是忍不住要去接来尝一尝:天哪,真的好香啊,是我家的苞谷花炒得再好都不可能有的那种香!

郁郁地回到家,婆婆一脸神秘地把我拉到一边,摊开手板心:哇,花生!哪来的?婆婆小声告诉我:“珍的妈妈刚刚才送过来的。莫开腔,你先吃点,免得你姐晓得了几下就给你吃完了。”哦,好的!

李莹(资阳安岳)

乡下的大院坝,逢年过节,最不缺的就是蹿上跳下的熊孩子和炊烟缭绕的烟火气。

外婆家在乡下,一到过年,小家便在这里汇成大家,最忙碌和最乐呵的也是外婆。为了安抚一堆细娃儿,厨房便是外婆过年期间的主要阵地,这里会变魔法一样变出各种零嘴。而最难忘的,一直是外婆的酥肉条。

年猪身上的精瘦肉早已被外婆切成食指粗、十公分长的肉条,裹上厚厚的红薯淀粉和少许盐巴,满满一大盆,还没下锅,已是诱人。

油亮亮的大炒锅上灶,明晃晃的柴火烧起来,外婆系上靛蓝围裙,右手握大勺,左手用干净的抹布旋锅里一圈,抹掉残留的水珠。趁着冷锅,外公迅速倒上半壶菜籽油,黄灿灿的菜籽油立马在锅里荡漾开来。“再来一把柴!”外婆边用手背试油温,边指挥烧柴的伙计。“可以了,按到点儿火,大了要遭糊。”听到这句,围观的大人们自觉散开,不明究竟的孩子则挨个被大勺敲头:“好吃嘴儿些,走开点,等下烫得你哭。”瞬间,小孩子们如鸟兽散。“哧啦”一声,盆里的肉滑入油锅,外婆一边轻轻翻动肉条,一边用勺子舀上热油淋到肉条上。只是听着锅里的翻江倒海,小娃们就已是忍不住吞口水。“好了好了,莫放柴了。”听到这句,屋前屋后得闲的人又开始聚在灶台周围。外婆换上大漏勺,把锅里肉条分成两盆,小盆直接撒盐撒花椒海椒面儿,大人们便自觉端走,孩儿们则继续守候。

锅里的油被舀出大半,外婆从立柜的最里层拿出一袋冰糖,倒入锅里,快速搅动。冰糖渐融,当橙黄色的菜籽油变成了焦黄色,外婆又是一声:“倒肉了哦!”烧火的赶紧用草灰灭掉灶里的火,半盆子酥肉条重回油锅,据说这次必须要依着一定顺序搅动,外婆的功力,至今家里还是无人能及。总是在刚刚好的时候,重新起锅,虽然有丝相连,却又条条分明,再撒上一层厚厚的炒白芝麻,顿时香气四溢。娃崽子们都忍不住立即上手,每每这时,都会有几个被烫得呲牙咧嘴,却又欲罢不能。

一人揣上一口袋,热时嘎嘣脆,凉时软绵柔,肉香、糖香、芝麻香,整个春节,便满是期待了。

一人揣上一口袋,整个春节,便满是期待了

天竺葵(广元昭化)

“砰”的一声,一兜热乎乎的爆米花就出炉了

每次去看电影,都会看到有人手捧香喷喷的奶油爆米花,但我几乎从来不买,除了嫌它太甜、热量太高,还有个深藏心底的小情结——我更怀念童年时代的另一种爆米花。

那种爆米花,是用玉米爆出来的。

我小时候生活的昭化县城,和当时四川众多的小城镇一样,孩子们的零食乏善可陈,果丹皮、冰棍、大白兔……实在想不起来更多。

也因为地方小,只要爆爆米花的人一到,用不了多久,各家各户的孩子们就纷纷聚集到那个黑乎乎的摊子旁边了。我自然也不甘落后,妈妈舀出一小碗玉米,再给我一个大口袋,外加几毛零钱,我就欢天喜地出发了。

来到爆米花摊前,热火朝天的气氛扑面而来:那个不紧不慢摇着手柄的小贩,那个聚焦了所有人目光的大肚子黑罐罐,和一股香喷喷的爆米花气味。我们带来的玉米在地上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排队放好,余下来的时间就是耐心等待。

等待的过程中,高潮节目自然是“放炮”——爆米花小贩感觉时机差不多了,就会给罐子的出口处套好一个布袋,然后大伙儿心照不宣后退几步,盖子打开,“砰”的一声巨响!简直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一兜子白花花、热乎乎的爆米花就新鲜出炉了。

我每次都是抱着口袋一路往家走一路抓着吃,那种自得其乐的小趣味,现在想起来都禁不住想笑。那种朴素的爆米花当然没有现在的好吃,尤其是透着一股糖精味,吃久了嘴里会觉得有一点点苦。但在回忆里,这一切都被时光染上了美好的色彩,真想能再吃一回啊。

新闻推荐

渠县:纪委监委干部集中培训“大练兵”

本报讯1月23日,渠县监察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随后,该县纪委监委组织机关干部、部门(纪委)纪检组负责人及巡察机构干部共123人开展了为期5天的集中培训。为什么刚刚组建就开始这场学习?“使命越重要,本...

渠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渠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有一种小孩子最喜欢的年味 炒苞谷 炒胡豆 炒花生)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