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协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易地搬迁、‘四好\’创建、基层党建等工作,为打赢脱贫奔康攻坚战、建设幸福美丽新渠县再献‘锦囊妙计\’。”日前,渠县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协商建言。
近年来,渠县政协紧紧围绕“打赢脱贫奔康攻坚战、建设幸福美丽新渠县”的发展主题,坚持“点线面”结合,聚合委员力量、展现政协作为,有效助推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
点上主动 打造产业扶贫“政协版本”
“我家养了7只羊、4头猪,光是养猪养羊每年就有纯收入近万元。我们两口子每个月在村上的养殖基地打工也能挣2000多元,我家现在生活真不愁了!”在渠县土溪镇广禄村村民李清掰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增收账”。
广禄村是渠县政协联系帮扶的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渠县政协紧紧抓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着力推动“造血式”扶贫。协助村“两委”整合产业发展资金,以“党支部+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引进委员企业,一期投资370万元发展生猪养殖基地2个、黑山羊养殖基地1个。利用养殖项目的有机肥料,二期建立320亩的有机蔬菜基地,打造500亩的特色水果基地。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8万元。同时灵活采用土地流转、基地务工、资产(金)入股、订单种植、养殖等方式,稳固利益联结。按照“保底分红、多劳多得”的原则,创新建立“多项产业多层覆盖”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户精准受益、多层增收、稳定增收。2016年末,经省三方评估验收、省政府批复认定,该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减贫82户286人。
家有两个残疾儿子的李清,生活一度十分困窘。在县政协主席李佳林的结对帮扶下,如今,李清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线上联动
汇聚脱贫奔康“政协力量”
渠县政协十分注重发挥在外乡友的作用,汇聚脱贫攻坚的合力。充分发挥联谊支乡协会的平台作用,着力构建“内联外引、协同互动”的运行机制,积极引导在外渠商主动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截至今年8月,累计回引乡友投资涉农项目10多亿元,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和县域经济发展。
渠县联谊支乡协会北京分会会长何天涛、成都分会会长杨仲、云南分会会长肖阳和,积极筹建“渠商家园.賨人文化特色小镇”,引领在外渠商返乡发展总部经济。广东分会副会长赵明,捐赠现金150万元,为渠县望溪乡小湾村修建桥梁,帮助解决该乡基础设施建设难题。乡友杨兴全,返乡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一期投资500余万元发展梅花鹿养殖以及牧草业,延伸发展鹿血酒业,加工鹿肉制品、鹿血饮品和精制鹿茸等,带动周边贫困户种植牧草增收。乡友周小伟与本地致富能手合作,投资600余万元打造4000亩玫瑰园,大力发展卫星式种植大户,致力于产品精加工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辐射带动周边近70户贫困户脱贫。
一个个项目、一笔笔投资,为家乡脱贫注入了生生不息的力量。
面上推动
展现履职为民“政协风采”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全县32名住渠市政协委员和368名县政协委员共结对帮扶贫困户414户;34个委员企业在46个贫困村开展捐赠、产业扶贫、智力扶贫、就业扶贫等活动,涉及金额约10亿元。”渠县政协副主席唐定智介绍道。
随着“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和“企业帮村、委员帮户”活动的开展,县政协实行了主席会议成员指导分管委室、委室带领委员活动小组、委员活动小组联系委员制度,一层带着一层干,形成了领导精准指导、委室精准协调、小组精准负责、委员精准参与的工作格局,实现了企业帮村“加速度”、委员帮户“全覆盖”。
住渠市政协委员张辉创办四川青联众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抢抓“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机遇,孵化企业网商35家、个人网商135家,构建了覆盖全县130个贫困村的电商服务网络。
住渠市政协委员徐昊创办秀岭春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万亩有机茶叶基地,吸纳贫困群众就地务工,无偿为龙寨村小学学生提供午餐,出资修建村级公路8公里、拓宽10公里,大大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渠县政协将充分发挥好委员主体作用,进一步细化‘企业帮村、委员帮户\’的工作举措,不断谱写助力脱贫攻坚的新篇章。”李佳林表示。
□罗学闰 何倔舟 记者 张聪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梅)10月17日,四川省脱贫攻坚“万千百十”文学活动2017年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签约仪式在达州市渠县举行。本报记者、市政协委员、市作协主席唐俊高的长篇小说《阿弥陀湖》和资阳市作家王雁...
渠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渠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