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五彩缤纷的“知识殿堂”,广大农民可从中学到农技、法律、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知识技能,满足“求知”的需求;这里,是发布脱贫奔康信息的“终端平台”,广大农民可从中掌握***的方针政策,为我所用,满足“求富”的需求;这里,是繁荣乡村文体活动的“娱乐舞台”,广大农民可从中组织起来、活跃起来、高兴起来,满足“求乐”的需求……
随着一家家“农民夜校”的开办,宕渠大地广大农村重新焕发出生机,农民群众身上积淀陈久的惰性精神元素被驱散,脱贫奔康的“内驱力”被激活!
新理念——要辟富路先开民智
“以前养鸡时,啥子也不懂,全凭脑壳一热就干了,结果年年死掉好多,不光不挣钱还要赔钱。”渠县渠南乡大山村有养殖家禽的传统,然而多年来这里的村民却并没有从中富起来。“还是吃了不懂技术的亏,去年我养的鸡一下子死了十几只。”该村八组74岁的蒲长玖老人深有感触地说道。
“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这里很多农民的思想还停留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之前的水平,无论是种庄稼还是搞养殖,都只靠老天爷‘给\’。”在大山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邓强看来,“贫困源于民智未开”,开办“农民夜校”就是要转变群众的理念,提升精气神,使其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实现脑壳“开窍”,从而看到另一个“世界”。“把脱贫奔康的方针政策以及科技、法律、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知识技能,通过‘农民夜校\’这一接地气的传播平台,输送给每位农民群众,引导大家树立起自我发展、自我‘造血\’的意识。”
8月10日,大山村“农民夜校”正式开班。在开班仪式上,邓强极力号召全村群众转变过去“等靠要”的惰性思维,通过“农民夜校”学知识、学技能,提升自身脱贫致富的本领。一席推心置腹的话语令大家深受启发,自夜校开办以来,大家争先恐后前来听课,场场爆满。
“今年夏天这么热,我养的鸡却没有死掉一只。为啥子?我从夜校学到‘秘诀\’了。”蒲长玖所说的“秘诀”,也就是畜牧局科技人员在夜校所讲授的消毒防瘟知识。课堂讲授之余,科技人员还带来药物,分发给每位养殖户,并现场指导喷洒。“有知识和没知识就是不一样,只有脑壳里先有东西了,口袋里才能有东西。”尝到知识的甜头后,蒲长玖便没有落下一堂课,虽然年过七旬,手脚也不方便,可即使拄着拐棍也会到夜校认真听完每堂课。
“‘扶贫先扶智\’,创办‘农民夜校\’的目的,就是要培养脱贫攻坚‘明白人\’、勤劳致富‘自强人\’,激发贫困群众改变落后面貌、创造美好生活的内生动力。”在渠县扶贫移民局局长张渠伟看来,“精神贫困”是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广大农民群众身上所普遍存在的惰性思维,以及长久积淀所形成的农村陈规陋习等,都是扶贫攻坚道路上看不见的“拦路虎”。“所以,除传授给农民群众具体的致富技能外,‘农民夜校\’还发挥着移风易俗,传播文明风尚,弘扬文明精神,引导农民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巨大作用。”
新思路——一切让农民“点单”
“9月1日:《群众在脱贫奔康中的角色》;9月15日:《”两学一做“在脱贫中的作用》;10月7日:《农村法律知识及应用》;11月1日:《畜牧技术及防疫》……”打开大山村“农民夜校”今年下半年的授课计划,举凡脱贫攻坚政策法规、法律知识、畜牧技术等内容无所不包。
“在‘农民夜校\’中,农民群众是学习的主体,为确保他们真正能学到东西,我们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力求做到他们想听什么我们就讲什么。”据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邓强介绍,为增强夜校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大山村专门设置了征求群众意见箱,根据多数群众的意见安排培训内容。
据了解,在夜校教学内容方面,渠县坚持“供需”结合原则,为贫困群众量身定制培训内容。夜校开课前,采取发放意见征求表、集中座谈、个别走访的方式,广泛征集贫困群众所想所盼,科学设置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农技知识、脱贫信息、日常知识、文体娱乐、民主议事等7大类与脱贫攻坚紧密衔接的实用课程,按照群众“点单”施教,变“教什么学什么”为“需什么学什么”。在教学过程中,提前1周对下周课程内容进行公示,方便群众根据自身实际对课程安排提出意见建议,增强授课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与此同时,在夜校授课教师的选择上,(紧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谎称可申请廉租房 一村支书4年骗近千人 起诉书显示:有969人被骗,涉及金额2000余万元
2012年8月起,达州渠县一村支书在外宣传自己有渠道可帮忙申请廉租房(后来都叫公租房),前提是要收取“廉租房保证金”。但后来被证实,这只是他的谎言。截至2016年5月31日,多位受害人因迟迟没有拿到廉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