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新闻 万源新闻 宣汉新闻 开江新闻 大竹新闻 渠县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达州市 > 渠县新闻 > 正文

胡同里的人家 达城,万寿宫巷,一个“神秘”的老巷。它的神秘,在于房、在于人、在于环境

来源:达州日报 2015-11-20 22:48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达城,万寿宫巷,一个“神秘”的老巷。它的神秘,在于房、在于人、在于环境

自达城翠屏路向箭亭子方向,步入永丰街,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一条条小胡同便出现了。有的自成院落,有的则一条小巷直通到底。不熟悉路的人,很难相信从那样一条狭窄的小巷能穿过对街,也不知道一条条小胡同会通向何处。

不过,房屋低矮、简陋、老旧,似乎是这里的一大“特色”。

“这房子还是我嫁过来时就有了。”来到万寿宫巷28号小院,一位戴着眼镜、满头银发的老人告诉记者。老人名叫陈历桂,92岁,是地道的达城人。“解放前,这里都已经住满了人,我们没地方住,所以就只有挤到了角落处。”言毕,将记者带到了她的房间。

房间不大,谈不上是几室或几厅,外间摆着餐桌、椅子、茶具等,旁边还有两间小偏房,一间堆满了精煤、柴禾等杂物;另一间则摆满了厨具,且与卫生间一体;里间则是她的卧房,稍大,10余平方米。此外,杂物间上方还留有一个1米见方的“天窗”,是须借助梯子才能上去的阁楼,也是房屋翻盖时的预留口,平时可用来堆放一些杂物。

“6个子女,老大快70岁了,早已退休。最小的都50来岁了,还在别人药店打工。”当记者问及为何不到子女家住时,她苦笑道,几个子女除老大家条件稍好外,其他几个都只买了两室一厅的房子,“挤在一起不习惯,还是回到老地方方便。”

“别看她那么大岁数了,但精神好,耳朵也听得清楚。”从荷叶街前来串门的王全和记者聊开了。这位自上世纪90年代从渠县来到达城打拼的“城里人”,对这里的环境非常熟悉。

“我在这里租房住了10多年,大大小小的巷子都清楚,对这里的人有感情。”他说,这里除极个别家庭困难的原住居民没搬走外,大部分房子都是用来出租的。因为大家都是老租客,所以邻里相处甚好。这不,他隔三差五地都要来和“老邻居”们聊聊天。

站在院内,记者四处张望,只见四周除这种一两层的小房外,也有四五层的“高楼”。“那些房间都很小,一间一间的,20平方米的样子。”王全介绍,上面住的都是租客,房子虽然简陋了一点儿,不通气,但便宜,2000元左右一年。

离开陈历桂的小院,记者又先后到各条小胡同里转了一阵,格局大体相同:窄、低矮、密集。就算是这样,还是有好多外来居民愿意租住在这里,有的还是祖孙一起。不过,李兴忠家算是一个例外。

2011年10月25日,李兴忠邻居家里突然失火,不仅将他家的房屋烧了个精光,旁边的一处老宅子也难逃一劫。一周后,从外地赶回的李兴忠在亲戚朋友和当地社区帮助下,拉来砖块、水泥,按原来面积重新建了现在的房子,一楼,上加顶篷,190平方米。

“这房子这么密,大家又都烧柴禾,一旦着火,就是成片的烧。”回想起当年着火的情景,李兴忠最担心的还是安全问题,“你看那些过道里,堆的都是木材,天气干燥一个烟头都可能点燃,再加上电线老化,安全隐患突出。”为了杜绝再次失火,李兴忠在房子建好后,再没用过柴禾,而是改用煤气。

对此,当地社区也经常前来检查、劝导,纠正通道里堆放柴禾的现象,但往往是工作人员前脚一走,后面又堆上了。“希望政府能尽快改造。”李兴忠盼望着那一天。

闲暇时,胡同里的邻居们三五成群,或绣十字绣,或摆龙门阵,日子倒也悠哉。

□本报记者 李道全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老人回家迷路 交警送其回家

本报讯11月20日,一回家迷路的老人在渠城街头哭泣,渠县交警大队民警朱卫东几经周折,最后将其送回家中。当日上午8时许,正在上班途中的渠县交警大队民警朱卫东在途经渠县渠江镇同仁医院时,看见有一群人...

渠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渠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胡同里的人家 达城,万寿宫巷,一个“神秘”的老巷。它的神秘,在于房、在于人、在于环境)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