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冬 本报记者 曾实
第三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即将在达州拉开帷幕,该展演将以达州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用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时代精神。
巴渠童谣、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大竹竹唢呐、渠县耍锣鼓……作为一座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达州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达数十项之多。它们都来自民间,在本届展演期间,也少不了它们的“好戏”。
非遗项目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的文化活化石,价值不容低估。面对现代文明的冲击,它们的生命力其实有可能变得脆弱,更需得到重视与保护。否则,一旦寥若晨星的传承人离世,技艺也会随之而去,非遗项目或将成为“绝唱”。
在这一点上,应该说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的形式对于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起到了有益的助推。
生活环境在变,生活内容在变,精神生活与追求的理想也在变,如果非遗保护仍试图“以不变应万变”的话,那将真的可能会进入“死胡同”。与现代文明对接,在扬弃中实现创新,是非遗保护的根本出路。保护好非遗项目,不等同于维护它的原貌。在大众精神世界与审美意识都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下,非遗项目要想流传下来,就必须在内容、形式及风格上有所创新,与人们的审美需求与精神需求相吻合。
传承人的保护是各项保护措施的最终落脚点。非遗项目因传承人的存在而存在。应对各项非遗项目的传承人进行经济上的扶植,给予他们足够的研究、整理非遗项目的费用,使得他们能够安心把精力转移到非遗项目的整理、创作、演出与传授上来。此外,应认真挑选一批对非遗项目有兴趣的青少年进行学习、研究,以解决非遗项目后继乏人的问题。
新闻推荐
6人已被批准逮捕、9人被刑事拘留本报讯(记者刘星)12月3日,记者从省安监局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渠县“9·15”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批复结案,认定这起事故为一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依照相关规定,42名责任...
渠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渠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