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达州 今日万源 今日宣汉 今日开江 今日大竹 今日渠县
地方网 > 四川 > 达州市 > 今日达州 > 正文

拿出真金白银 深化校地合作

来源:达州日报 2022-01-08 09:19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讯(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韩淑予)1月7日,记者从达州市人民政府与四川文理学院合作签约仪式上获悉,达州市将投入真金白银,拿出土地、资金代建或帮助四川文理学院建设教学生活设施完善硬件;连续5年拿出专项资金帮助文理学院引育人才夯实软件,助力四川文理学院早日建成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推动达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四川文理学院是川东地区省管普通本科高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5000余人,留学生60余人,教职工近1200人。学校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秉承“博文大理,厚德笃行”的校训,弘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办学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校40多年以来,累计为社会培养8万余名合格人才,为川东北乃至四川省文化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责献。

根据签署的合作协议,双方在合作方向上,锚定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这一总体目标。提出了未来五年内,学生人数达到3万人这一办学规模,从土地、校舍、经费等方面给予学校综合支持。锁定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这一阶段性任务。商定2023年实现创建目标,并据此在人才引育、平台创建、学科建设等方面予以重点突破。瞄准助力达州高质量发展这一主攻方向。围绕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157”发展战略,把高校人才智力的优势与地方发展的需求充分链接起来,推动产业链、价值链、人才链、创新链等方面深度融合,走出“政产学研”协同配合的新路子。

在合作项目上,根据文理学院未来5至10年发展需要,达州市拿出土地、资金,代建或帮助建设文科大楼、国际交流合作中心、文化产业大楼、专家楼等22.8万㎡的教学生活设施,推动形成“一校三区”空间布局,把学校建设嵌入城市发展进程,让学校享受到城市进步的红利,以学校带动周边区域的繁荣。同时,达州市连续5年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帮助文理学院引进培育人才;推动校地人才共育共用,开展干部的双向交流,实现人才的资源整合。双方还将在科技创新上加强合作,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文理学院负责建设科技成果“资源池”,捕捉前沿科技信息,链接国内外科技成果,常态化开展可行性论证分析和推介工作;达州市负责牵头设立“政府+高校+企业”的三方“协同创新基金”,协调金融机构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贷、科创贷等金融产品,打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的全链条。

为促进目标早日见效,双方将成立达州市与四川文理学院校地合作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双方共同组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基建工作专项组、人才引育专项组和科研项目专项组,分领域负责校地合作相关事宜的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详细制定5年合作规划和年度推进计划,分类确定重点事项和紧要任务,合理安排优先顺序、科学设置时间进度,确保校地合作扎实推进。同时,建立跟踪问效、集体会商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梳理、季度调度、年度总结,全面掌握校地合作事宜整体推进状况,每季度向市委市政府和学校党委专题汇报一次工作推进情况。

“这次市校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的成功签署,体现了达州市委、市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必将有力推动四川文理学院跨越发展,四川文理学院将立足达州,以服务谋求发展,以贡献回报支持,早日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全力助推达州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四川文理学院党委副书记侯忠明说。

“我们将务实展现国企担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施工组织,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大楼、专家楼等建设,力争早日竣工,以实际成果助力四川文理学院建成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达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达州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明军说。

新闻推荐

今年全市接警67万余起 超六成无效 请依法合理拨打110 恶意扰警要遭打击

本报讯(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丁畅)110报警服务电话是维护治安、服务社会、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具。然而,总有人拿...

达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达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拿出真金白银 深化校地合作)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