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透过鳞次栉比的琉璃瓦洒满“三委"小区,青砖黛瓦、绿树桃红,无不诉说着通川的蜕变和过往。
“三委"小区始建于1984年,共有楼房7栋、住户156户。此地为原达县地区计划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建设委员会(含地区环保办)等计划经济时代主要经济职能部门办公所在地和家属院,素有“达县地区第二行署"之称。2004年达州市委市政府西迁,院内6个单位也随之迁离,“三委"小区逐渐成为居民小区。随着通川区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去年9月,“三委"小区也被纳入老旧楼院提升改造项目,并于今年1月正式完工。
走进全新升级改造的“三委"小区,曾经“蜘蛛网"入地、入管,污水横流,杂乱破损的现象已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道路干净畅通、车辆停放规整有序。“我在这个小区住了三十多年,没想到它会摇身一变,成为小公园,环境美了,心气也顺了。"住在2栋81岁宋文昌在知礼亭一边和老友练着毛笔字,一边向记者讲述小区的变化。
排水不畅、基础设施老化、停车位紧张、休闲活动空间不足、违规搭建乱象、绿化覆盖率低……这些都成为了“三委"小区的过去式。如今,长椅上是居民在悠闲地聊着天,院内是孩子们在尽情嬉戏,整个小区都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
留住“三委"记忆,让古老的文脉对接现代的城市文明。墙面上的3D浮雕、岁月算盘、停车场彩绘……无一不展现着“三委"小区过往生活,而藏在小区内的陈列馆更是别有一番韵味。“这是刚刚小区居民送过来准备捐赠的1984年全国地方铁厂会议的工作包。"提及陈列馆的建立,73岁的义务管理员李道信自豪溢于言表。“每天都有人来问我,这个东西能不能放到陈列馆里。"李道信表示,在陈列馆竣工后,许多小区住户主动捐献有关“三委"、“三局"过去工作时的老物件,而他也将自己收藏的大部分物件捐献出来。如今陈列馆已初具规模,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许多没有住在这里的老领导听闻陈列馆的建立,也准备把自己的老物件送到这里来。老照片、旧物件……陈列馆与历史悄悄对话,唤醒了沉睡多年的城市记忆。
“三委"小区脱胎换骨的变化,得益于通川区的老旧小区改造。东城街道北岩寺社区党委书记朱信任表示,老旧小区改造不是“一锤子买卖",改造只是第一步,改造后的长效管理才是其迸发活力的关键所在。接下来,社区将会积极引导小区自治,不仅要让小区改造得好,更要让小区维护得好,让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达州之心通川)
新闻推荐
本报讯(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蔡尧)近年来,达州中心城区私家车保有量迅速增长,这也导致停车难问题进一步加剧。3月9日,记者从达...
达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达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