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外卖,保鲜膜、锡纸、封条、内包装盒、防压泡沫、外包装袋……层层叠叠的外卖包装好似一套艺术品,收外卖就像拆礼物。有人认为这样“精致”的包装更有仪式感,有人嫌拆包装麻烦,还浪费资源。
为了吸引顾客,外卖商家纷纷出力,他们拼价格、拼质量,如今包装也成了必争之地。越来越繁复花哨的外卖包装,不仅正在掏空顾客好感,随之而来的还有资源浪费、环境保护等诸多问题。
顾客疑惑买食物还是买包装?
粤菜大厨8小时现熬鲍汁,辅以虫草、鸡丁,浇在米饭上,简直醇厚鲜香,回味悠长……寒假期间,家住南城的大学生小徐想再一次在外卖平台下单某家中餐外卖时,被其母亲严厉喝止了。原因不在于食物味道,却与包装有关。
“你看橱柜里砂锅都七八个,再多就放不下了!”小徐母亲表示,这家外卖每次都送一个大保温袋,汤汁放在砂锅里,外边用锡纸和瓦楞纸盒密封,米饭单独装在另一个纸盒里,除附赠木制筷子、塑料汤勺等一般餐具外,还赠送一只质量不错的铁勺。
这样的包装让小徐母亲初见惊艳、二见欢喜、三见却觉得讨人嫌了,“送的砂锅容量小、质量一般,一两个还能留着喝粥、煮面。保温袋材料虽说是无纺布,但也很难再利用。”为此,小徐还专门联系过商家,询问能否洗净后回收,商家却回复:都是一次性使用。
小徐不禁感叹,羊毛也出在羊身上,这样的包装看似“高大上”,实则弃之可惜,留之无用,反倒成了累赘。
在市内某花店工作的小刘对外卖包装却有着另一番苦恼,她常在一家粥品店点外卖,通常的搭配是一份粥加几样蒸品。“一份煎饺只有5个,即使一个纸盒能装两份煎饺,商家也要分两盒装,并收取两次包装费用。即便点单个桂花糕,也会独立包装,有时和同事一起点餐,吃完一看,有10多个一次性纸盒子。”
“而且一份25元的粥品外卖,包装费就要5元,占据了总价的20%。既浪费资源也浪费钱,实在不合理。”不少人对过度包装的外卖感到反感。记者发现,在外卖平台上,上述商家的评论区里,对商家的包装持肯定态度的大多是首单顾客,而点餐量较大的顾客则会质疑包装费过高。
包装只为提高客户体验
商家考量
“顾客拿到外卖发现洒了,或者包装破了,肯定体验感不行。万一给了差评,生意也不好做。”达城老城区一位做冒菜的商家告诉记者,以前他采用塑料盒加保鲜膜密封,但仍旧会出现漏洒现象,现在采用铝箔盒包装,并用一次性封口机密封,保温保存功能都有所提升。
“自疫情发生以来,顾客格外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为让大家吃得放心,包装必须仔细用心。看似过度的包装实则是实际需要,订书针、保鲜膜都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基本配备。”另一家中餐商家表示,在包装上挖空心思的商家只在少数,毕竟包装成本也要考虑。而那些做高档餐饮的商家为了树立立体化的品牌形象,提高竞争力,才会格外重视包装。”
平台回应
欢迎顾客向平台反映
记者致电某外卖平台反映上述问题,客服称,由于平台与商家之间并非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是合作关系,因而平台无法控制商家的包装行为,包装费的多少由商家自行制定。如果商家确实存在过度包装、恶意收取包装费的行为,顾客可以随时向平台反映,由客服人员核实处理。
短评
治理过度包装需多方合力
被塑料制品杀死的海洋动物触目惊心,精致纸盒背后是无数树木被伐,白色垃圾围城正在成为城市之困,强加的额外包装费损害了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外卖过度包装的负面影响令人揪心。
近年来,随着人们和外卖行业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一些外卖商家也做出了不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等探索。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鼓励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提供可降解的食品容器、餐具和包装材料。去年9月1日起,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正式施行。新固废法明确规定电子商务、快递、外卖等行业应当优先采用可重复使用、易回收利用的包装物,优化物品包装,减少包装物的使用,并积极回收利用包装物。
然而外卖涉及诸多环节,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破解其过度包装之题,还需外卖平台、外卖商家、包装生产商等多方主体合力。
再无害化的垃圾处理方式都不如从源头减少,外卖商家处于为外卖包装“做减法”的第一线,应提升自己的节约理念及环保意识,追求差异化经营。今年1月,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向提供一次性外卖保温袋的商家提出了探索设置保温外卖包装押金机制,促进回收利用等建议。同时,建议外卖平台作为外卖配送的系统监管平台,在监督外卖商家餐食品质外,不断改善和提升外卖骑手的外卖箱保温性能,既能减少一次性外卖保温袋的使用,也有效保证食客的外卖餐食热度。
此外,包装生产商应在包装选材、设计上多下功夫,创新研制绿色环保材料。政府部门也应通过不断完善立法,激励各方研制、使用环保材料,明晰合理包装与过度包装的边界等,为执法者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戴静文
新闻推荐
本报讯(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李彦达通讯员秦雪梅唐洪刚)2020年,达州钢铁进一步强化招标比价,“亮剑”降本提效。据统计,5月26...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