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1日,我国5G套餐宣告落地。近日,记者走访发现,经过一年时间的普及,尽管市民对5G的认知度有所提升,但大部分人升级5G的意愿并不高,普遍认为目前5G套餐价格偏高,仍旧选择观望。
套餐价格相对偏高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已累计建成5G基站71.8万个,推动共建共享5G基站33万个,终端连接数超过1.8亿。无论是从基站数还是用户数来看,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
“问了一下,5G资费套餐要上百元。”市民沈女士近来就频频接到运营商客服推广5G套餐的电话,但是目前的5G资费让她暂时打消了升级的念头:“我每个月手机套餐费用是98元,包含20G流量和家庭宽带,办公室和家里有WiFi,每月的流量是用不完的。”
市场端铺天盖地的宣传推广与部分消费者的理性对待形成了鲜明对比。“两个月前,我在京东电商平台买了一部2000多元的5G手机,其实手机价格并不贵。”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但直到现在,他都没有升级5G套餐,就觉得套餐费用太高。当初选择购买5G手机,仅仅是因为之前的手机突然坏掉,而现在各个销售渠道都在主推5G手机,也就顺便买了一部。
套餐设置有待优化
以某运营商的5G套餐为例,最便宜的
是128元/月,包含30G国内流量,500分钟国内语音和100分钟国际语音。其实相比以前的4G套餐,资费虽然提高了一点,但能换来更加优质的网络,倒也显得合情合理。
但李先生认为,此款套餐设置并不适合自己。“500分钟国内语音和100分钟国际语音对于我来说纯粹就是浪费,还不如兑换成流量。”李先生告诉记者,他和朋友间联系基本都是使用微信,除了一些工作衔接和紧急事情,一般很少拨打电话,每月500分钟国内语音根本用不完,100分钟国际语音还真不如微信语音或视频来得实惠。
“其实运营商可以设计多种套餐形式,比如针对商务和政务人士的套餐,语音通话时长必不可少,但是针对普通大众就应侧重流量。”李先生说。
记者走访了解到,如今很多市民尤其是年轻人群都不大喜欢拨打语音电话,微信已经成为最主要的联系方式。“现在我们单位大小事情都是在微信群里发布通知,不再像以前那样挨个拨打电话,其实这样也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在达城某单位上班的张女士说。
缺乏现象级应用影响普及
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了2020年11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数据显示,1-11月,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累计2.81亿部,其中5G手机累计出货量1.44亿部,占比51.4%,这是5G手机首次在年度跨度上超越4G手机的历史性时刻。
记者发现,整个国内智能手机市场,5G手机发展可谓一枝独秀。国产主流厂商华为、vivo、OPPO、小米、荣耀等,已覆盖不同价位的5G手机市场,从5000元以上的高端机到中低端价位的千元机,各种机型比比皆是。
“影响5G普及的另外一个因素,我认为还是缺乏现象级应用。”业内人士王先生告诉记者,以前从3G过渡到4G,让消费者自愿更换手机和网络的关键原因,是短视频、直播、手游、外卖、移动支付等应用的出现,还有微信“抢红包”也是其一。
面对新生的5G,王先生认为,私有云、超高清直播、大容量视频以及当前逐步流行的Vlog等领域,都有机会出现现象级应用,届时或将造就新的市场商机。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胡健
新闻推荐
说好到银行取完钱就回来给钱 夫妻俩买50斤猪肉“逃单”1251元
“说好的取完钱就回来结账,3天了,影都没有!想吃猪肉也不必这样,我们小本生意多难做呀!”昨日上午,市民杨万全向本报求助,几天前...
达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达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