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通川区第三小学校 李泽铃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必须开放小教室,走进生活的大课堂。我们在教学时,要选用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使数学活动更精彩、更直观,化难为易提高教学效率,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如何让小学生在数学生活中体验生活、在感受生活中学会数学呢?下面就此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走进生活,捕捉“生活现象”
(一)采撷生活教学实例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教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二)捕捉“生活现象”
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兴趣。数学课能以学生事例作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数学问题,这样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思维与活动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
(三)数学的抽象性
数学教学中,有些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如应用题教学,老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其原因是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书本的教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
(一)从身边发现数学问题
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在于为学生提供体验数学的机会,通过数学活动促进学生不断增强自信心,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享受成功的喜悦,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二)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气氛
生活化的教学气氛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主动活泼、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知识创新的重要条件。
1、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
课堂上,教师要力求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不是充当旁观者的角色。教师可以把提问分成几个层次,让所有的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
2、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有向师性。教师的每一个亲切的称呼、友好的眼神、期待的目光、关切的手势和充满爱意的微笑,都可以在无形中缩短师生情感上的距离。
3、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氛围
过于整齐划一的限制,必然会分散学生的精力,不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在课堂上可以不对学生作不必要的限制,同时也要正确对待爱插嘴的学生,只有上课精神集中、思维敏捷的学生才会插嘴,说不定他有更新颖的想法,成为课堂的一个亮点。
(三)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可通过创设不同生活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生活的氛围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发现、思考和认识周围的世界。同时,在体验、分析、判断、理解生活实例的过程中,不断学会积累思维方法和数学思想。
1、利用游戏、故事,创设生活化情境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寓数学知识于游戏活动和故事情境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2、借助多媒体,营造生活化环境
心理学告诉我们,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色彩鲜艳的对象,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体验。
三、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师要创设一切条件,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充分体现数学的价值。每一次新课学完后,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每一章节的知识学完以后,让学生自己解决生活中的类似问题,完成一定数量的生活化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回归生活,体味数学乐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学生在主动探求数学问题的同时,就在感受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应正确引导孩子们体会数学所展示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达到优化生活、热爱生活的目的。只要有机地把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就能让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和魅力,达到活学活用的境界,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戚劲松)近日,以“壮美长江·诗画三峡”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在万州港启幕,众多川渝鄂等地游客相约万州,打卡三峡。
本届旅游节由重庆市文化旅游委、湖北省文化旅游厅和万州区人民政府承办,11个三峡沿线区县本着“共商共筹、共办共享”的原...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