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肖礼山) 目前,达州市正全力推进“四城同创”,白天志愿者活跃在市区各个路口引导行人遵守交通规则,取得了良好成效。然而,记者晚上走访市区多个路口发现,行人乱穿马路、闯红灯等不文明现象依然存在。
记者在老城区一些路口看到,多数行人都遵守交通规则,乱穿马路的情况有了很大改观,不再“一人发起,群体效仿”。记者还注意到,行人闯红灯的现象大多发生在人流量大、斑马线短的路口,尤其是机动车道车辆较少时。
在二马路,记者看到个别年轻人和中年人对路口的红绿灯视而不见,甚至有老人带着小孩在车行道“见缝插针”,让人为他们捏一把汗。在原好一新商贸城附近路口,记者看到一些行人正在等绿灯,而一对夫妻左右张望后,瞅准车辆较少的空当,闯红灯通过了路口。在达巴路口附近,记者看到个别行人嫌走人行天桥过街耗时费力,涉险横穿马路。同样的一幕也在新世纪广场上演,老车坝地下商城通道晚上关闭后,一些行人不愿绕行,走上了机动车道。
“晚上没有志愿者劝导,行人更要自觉。”正在等绿灯的张先生表示,个别行人夜间闯红灯或乱穿马路,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其原因主要是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其次是缺少监管处罚。
“我们开车最怕遇到乱穿马路的行人,停车让行是小事,万一撞到了怎么办?”车主黄师傅对行人闯红灯行为很反感。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随着志愿者文明劝导力度不断加大,以及市民文明出行意识的提升,行人闯红灯的现象已有所减少。但在夜间,没有志愿者的引导和监督,部分市民依然我行我素,不仅给交通添堵,还给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更是给城市形象抹黑。
有市民认为,志愿者开展文明劝导只是一种措施,旨在引导大家养成文明出行的好习惯,“文明出行,在你,在我,在于每一个自律的人。”
新闻推荐
9月30日,市民王先生致电本报民生热线2382258反映,达川区仙鹤路河边有污水直排州河。接到报料后,记者从达川区住建局了解到,遇...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