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达州 今日万源 今日宣汉 今日开江 今日大竹 今日渠县
地方网 > 四川 > 达州市 > 今日达州 > 正文

用一片真情托起困难群众致富梦 记达州市第五届劳动模范李卫星

来源:达州日报 2020-09-24 09:52   https://www.yybnet.net/

李卫星在果园忙碌

从学徒、摊贩、酒店服务员到部门经理,再到达州市星成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始人;从达州到北京到成都,再到达州,在外打拼10余年的李卫星最终回到生养他的达川区管村镇新岭村。如今,他不再是漂泊的农民工,而是父老乡亲的致富带头人,他用一片真情托起困难群众的致富梦。

少年离家辗转拼搏10余年

“新岭村远离城镇,坡陡沟深,山上无资源、地下无矿藏,祖祖辈辈都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这一情形,让小时候的李卫星看不到希望,于是,初中毕业后,15岁的他跟村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背起背包四处打工,从此开始漂泊,这一漂就是10余年。

“刚开始出去,什么都不会,第一份工作就是去工地搬砖,年纪太小了,没有力气,最后还被辞退了。”后来,李卫星自己去找了一家鞋厂当学徒。第一次接触制鞋工作的他,因为动作太慢被师傅骂了很多次。李卫星咬牙坚持了下来,从最初一天做两双鞋,到后来熟练后一天做几十双鞋,逐渐地,他成为了一个老师傅。

2001年,李卫星来到成都并在此落脚,他去应聘酒店服务员的工作。新的行业总会面临诸多困难,靠着一股不放弃的韧劲,李卫星用了5年时间,从服务员成为部门经理、总经理,创业的“第一桶金”,他便是从这里赚到的。

“大城市虽好,总归不是我的家乡,我还是想回家。”工作稳定后的李卫星,时时想着家乡的贫苦现状,他毅然放弃城市生活,回到达川区管村镇新岭村创业。

回乡创业带富一方群众

2015年8月,李卫星在新岭村流转土地800余亩,组织110名贫困群众成立了达州市星成种植专业合作社。

当年秋天,他从成都、浙江等地成功引进栽植5个优质果桑品种200余亩;栽培蟠桃、柑橘等优质水果600余亩。次年春天,星成种植专业合作社仅用了半年时间,就把新岭村一个个光秃秃的山头,变成了一片绿水青山。李卫星给这片园区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星成生态桑博园”。

“星是李卫星的星,成是成功的成,桑是桑梓之地的桑。华夏靠农桑立国,世代以农桑传家,我想通过‘星成桑博园’这个吉祥而又响亮的名字,给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带来福音!”对于园区未来的发展,李卫星充满信心。

为了让合作社社员尽快掌握生产栽培技术,为星成生态桑博园带来收益,李卫星一边进行生产大棚、作业便道、提灌设施、餐饮娱乐等基础设施建设,一边开展技术培训、加强苗圃管理。无论天晴下雨,还是寒冬酷暑,田间地头总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施肥除草、修枝治虫,他都是亲自带着大家干。

2016年初春,由于缺乏技术和经验,一场菌核病,造成当年桑果颗粒无收!但李卫星没有气馁,立即组织召开了理事会议和社员大会,给大家鼓气加油,并自掏腰包兑现了社员当年应分的红利和土地租金。

“既然选择了农业生产经营这条路,就要一直往前走。”在他和专合社社员的努力下,2017年春季,园区200多亩果桑硕果累累,并成功举办了中国达州(达川)管村首届果桑采摘节,当年生产桑果200余吨,仅现场采摘就实现销售收入20多万元。此后,李卫星又连续举办了两届桑果采摘节,园区仅现场采摘就实现收入100多万元,贫困社员人均年增收4000多元。解决了周边60余名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带动了周边100余户贫困户增收致富。

“靠一棵树,富一方人。”李卫星用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这一愿景。

□文/图 本报记者 罗未

新闻推荐

达州南充巴中书法展在达州市举行

本报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一周年,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宣传硬笔书法艺术成就,9月18日,达州、南充、巴中书法展在达城...

达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达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用一片真情托起困难群众致富梦 记达州市第五届劳动模范李卫星)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