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清代及民国年间的婚礼
订亲 清代及民国年间,达州通行“嫁娶婚”。男女婚姻先行“订亲(婚)”,又叫“打(结)亲家”,雅称缔结婚约。讲“门当户对”,首重家产,次及品貌,听“父母之命”“媒约之言”。无父母者由哥、嫂或叔伯做主择亲。订婚年龄多在10岁上下。
订婚男孩女孩一般事前不直接见面,就是俗话说的“隔山卖猫”。总的说来多凭媒人和主婚人的良心,也讲求般配,坚持婚后要对得起人,所以人们常说:“过得媒人的眼,才进得亲家的门”。民间流传“龙配龙,凤配凤,瞎子配个独眼龙,塌鼻子配个嗡嗡嗡……”如果婚后一方是麻子、疤子、跛子、呆子……只好“认命”,因“良缘夙缔”。(民国后期,个别女子以嫁得脚跛、眼残的男人为幸,免得当兵)。
男女两家初步同意联姻之后,即报出男女生庚,约期找算命先生择看“八字”,若无“五行相克”,便认定可结良缘。继之选定吉日行聘纳礼。订亲之日,媒人先到男方,带上男家准备的“拜帖”“聘帖”和彩礼、信物(有的用成双的抬盒请成双的人抬着)前往女家,女家则书“允帖”,连同回敬的礼品、信物,由媒人转送男家。彩礼信物无定规。富者衣物、首饰俱全,有的还另加聘金。贫家小户仅备酒肉礼品和手帕、鞋袜等。男女两家均设宴款待媒人。富家大户还办几桌酒席宴请亲友。
结婚 清代后期,古代婚嫁“六礼”之中的“纳采、问名、纳吉”等礼仪多有演变,并逐步简化。
民国时期,男女宜婚之年前数月,男家找“算命先生”推算男女年庚,择订吉日,请媒人告知女家,如同意即行“报期”。女家备办嫁奁,亲戚准备“添箱”衣物和“压箱钱”。
结婚叫“办酒”,一般三天:头天支客,张灯结彩,第二天正酒,第三天回门。支客之日,男家晚上吃“贺郎酒”。正酒之日,男家雇“轿头”备齐迎亲器物。安排“娶亲客”“押礼生”(又叫“投帖生”)以及服务人员,统称“帮忙的”。早饭后(个别地方在早饭前),男家将鸡、鸭、猪腿(又叫“礼吊子”)、酒、糖果、鞭炮、喜糖、蜡烛、拜帖箱及新娘所穿的衣物、化妆品…(全是双数),开具礼单,并盛入抬盒。启程时,燃放鞭炮,媒婆坐小轿(又叫“黑壳壳轿子”),走前面带路,媒人公坐滑竿随后,两个男童扛彩旗,娶亲客坐滑竿随之,抬盒走中间,押礼生坐滑竿监押礼品,乐队(吹唢呐、“打包包锣”至今境内有人爱说“你爹和你妈打包包锣那个时候怎样怎样”)、抬花轿的和抬木器的殿后,前往女家“迎亲”。到了女家,娶亲客毕恭毕敬把“拜帖箱”和礼单交给女方“知客事”。
女家请长辈或同辈女性给新娘“开容”(又称“扯头”——用线绞去脸上汗毛),届时发亲。新媳妇凤冠霞帔拜别父母、哥嫂,红巾掩面,由父亲背出闺房,由女家亲戚中的女眷扶新娘入花轿,在鞭炮和鼓乐声中起轿,由同辈中的兄弟姐妹随花轿送至男家。尔时的“送亲客”多是两人,坐滑竿走最后,在男家屋侧暂停行进,等新郎、新娘拜堂之后,新郎迎“送亲客”入二房喝茶。故至今民间有“二房看茶”俚语。花轿在路上不能落地,至新郎家燃花烛鸣礼炮奏乐。司仪生带上新郎在堂屋门前念祝词:
日吉良辰,天地开张;新人到此,车马还乡。
抬花轿的随即在院坝绕一圈,叫做“回车马”,司仪生向花轿撒”五谷盐茶”,另呼:
一乘轿子四角方,新人彩轿鲁班装;
四面拉起云牙板,中间焚烧一炷香。
新郎向轿三揖。于是花轿上阶沿停在堂屋门口,吹鼓手上阶沿立于堂屋门两侧,乐声不停,司仪生再高呼“年无忌,月无忌,日无忌,时无忌,一事不忌,百事大吉,姜太公在此,诸神回避。”“牵亲客”(全是长辈或同辈有儿有女的女性)扶新娘出轿,与新郎一起拜天地、祖宗、父母、夫妻对拜叫做“周堂”,也叫“拜堂”。新娘只拜不作揖。亲友争着“看新媳妇”(只能看高矮和身材),热烈气氛达到高潮。少许,
(五)
新郎新娘回堂屋拜客,又叫“开拜”。
“开拜”时,堂屋铺上席子或红地毯,置折褶棉被于其上,侧后放展盘一个。新郎新娘男左女右立于席子后面,面向神龛,司仪生宣布“开拜”后,新郎新娘即向神龛揖拜。然后由司仪生请客受拜,其顺序是宗族最高长辈、本家最高长辈、外公外婆、姑父姑母、舅父舅母、姨父姨母、伯、叔、哥嫂、姐夫、表亲以及地方名流、老师……受拜者均得给拜钱,放在展盘内,记账先生还要如数记账,以便还情。受拜的至亲长辈还赐以吉语,如:
嗑膝落地,买田置地;多买肥田,少买瘦地。
……
夫妻恩爱,花好月圆;白头偕老,福泽万年。
……
所收拜钱,全由新郎新娘所得。
下午,新房内一般由“牵亲客”安床摆铺。也说“吉礼”:
鲁班帅傅手艺高,又用锯子又用刀。
这张牙床做得好,鸳鸯戏水上面雕。
这张牙床四个角,定有后人要入学。
这张牙床四边方,定有后人把官当。
这张牙床床面光,子孙后代都安康。
新床摆得稳稳当,睡在床上情意长。
床摆好后,即铺稻草,继在铺内放“喜果”,然后由童男童女滚床,去摸“喜果”。再说“吉礼”:
扯新草,铺新床,青篾席子上面放。
鸳鸯枕头放两头,新花铺盖放中央,
印花帐子上面挂,铜打帐钩挂两旁。
新铺铺起喜添喜,新郎新娘好上床。
新铺里面有折戏,这头梭到那头去。
这张床儿像只船,一对鸳鸯交颈眠。
生儿育女早安排,儿孙满堂福寿全。
又唱“滚床词”:
滚床滚床,儿孙满堂。
东头睡凤凰,西头睡鸳鸯。
天天有好梦,夜夜睡的香,
今年把儿怀,明年抱一双。
当天下午或傍晚,由男方母亲“开箱”。将新娘准备好的枕头、手巾等礼物拿出来招待看热闹的至亲客人。婆母唱“开箱词”:
新红箱子四角方,我给儿媳来开箱。
新红箱子四块板,钱财衣物都装满。
新红箱子四个角,里面装的有吃喝,
装得烟茶来待客,钱财衣物用不完。
从牵新娘下轿起,所有参与服务的人,包括为其倒茶、端洗脸水、合床、铺床、滚床、开箱、提尿罐的人,新娘都要给“喜钱”(发红包)。晚上,平辈亲友“闹房”逗乐、恭贺新婚夫妇,尽欢而散。
第三天早饭,新媳妇坐小轿,新郎坐滑竿到女家拜别父母,叫“回门”。也要“开拜”,拜谢女家祖宗、长辈和亲友,也收“拜钱”。午饭后即离席上轿回家,不能听见收碗、盘的声音(传说听见收碗盘声音,易和娘家哥嫂、姊妹吵嘴)。
新媳妇“三天无大小”,亲友、长辈可与她开玩笑,不能红脸生气。
其实,旧社会的临婚姑娘又喜又愁。喜的是即将婚配,“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了却个人的终身大事,找个相偎相爱的伴侣兴家创业。愁的是离别生己养己的父母和朝夕相处的家人,所以不少姑娘出嫁都带着眼泪上轿。更为难以承受的是要“饿三天饭”,有的婆家较远,上了花轿不能解大便、小便,加上“周堂”“开拜”“入洞房”长时间不能方便,必须少喝茶水和少吃饮食,三天内只能吃少许鸡蛋或糖食,难免饿得头晕眼花。个别新娘还晕轿,故“周堂”时已疲惫不堪,全靠牵亲客扶持完成仪式,所以对夜晚“闹房”,多由“牵亲客”调节、斡旋减少折腾。
民国中后期,新式教育兴起,西方文化传入,知识界提倡自由恋爱,结婚礼仪开始演变简化。民国三十二年,石桥场 街上青年段××高中毕业后,在石桥帽落寨与女中学毕业生黎××举行婚礼,不坐轿,不拜天地,只在礼堂内摆茶水和糖果,邀亲友庆贺一番,向孙中山画像行三鞠躬礼之后,携手步行回家,时称“文明结婚”。多数人说“好”,部分人说“不像话”。
新闻推荐
□达州市第一中学初2018级3班/刘若雨今年毕业季,少了华丽的毕业典礼,少了热闹的毕业餐,但我们的心却靠得更近,更加珍惜毕业前...
达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达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