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学闰
(接上期)汉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刘邦下达了全国求贤的诏书(创造了“皇帝下诏求贤”制度)。这个制度,终两汉之世都仍在通行。可惜,刘邦发出求贤诏的第二年(公元前195年)就驾鹤西去,没有看到两汉人才辈出、功业兴盛的繁荣景象。但他在世时,曾任命叔孙通百余名弟子为“郎官”(战国始有,本为君主侍从之官),留下了大批任用知识分子的历史记录。正是由于西汉朝廷上下那些在岗和新招的知识分子(文臣集团),创造性地完善了西汉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标志着封建国家就此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
比较著名的有两个人物。一是叔孙通制礼作乐。刘邦一统天下后,废除繁苛的秦朝仪法,但又厌于君臣礼节散漫。叔孙通毛遂自荐召儒生制定朝仪,他们采用古礼并参照秦的仪法而制礼做乐。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长乐宫成,诸侯王大臣都依朝仪行礼,次序井然。刘邦啧啧称赞,发出了“始知皇帝之乐也”(当皇帝多安逸)的感慨,并产生了重用儒生的强烈愿望,也才有求贤诏书成为全国学习传达的最高指示。司马迁非常推崇叔孙通,尊其为汉家儒宗。二是陆贾出版《新语》。刘邦被陆贾题为武将打天下、文官治天下的一番宏论打动了,要求陆贾总结历史与现实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提供给自己和臣僚们借鉴来安邦定国。陆贾受刘邦鼓舞而欣然命笔。史载,陆贾每写完一篇,就专报刘邦御览。刘邦也不吃独食,让陆贾在群臣面前当庭宣读。结果是每一篇刘邦都激情点赞。陆贾写了十二篇,刘邦要求结集出版,并亲赐书名曰《新语》,这好像在史上是第一次,我还记得另一次是宋神宗赐名《资治通鉴》。《新语》的出版发行,就在西汉朝野引起阅读热潮,被视为西汉君臣的政治教科书。
我们常说人才是第一资源,还专门设置人才开发办公室。写到这里,我想起墨子的话:“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德器深厚,所就必大,德器浅薄,虽成亦小”。这或是德才兼备的用人原则的远古回音吧。我听一个企业管人事的朋友说: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这个朋友还很幽默,他接着说:德才兼备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说得很到位)。我在想,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几千年前墨子说的话,或者是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的思想根源。说到墨子,他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是诸子百家中最特立独行的一位,他不仅主张“兼爱非攻”,而且崇尚节俭,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为人很有正义感,带领弟子去止楚攻宋且九拒公输班。从一些史料分析,墨子及其弟子组成的是一个私人武装集团,以坚定的执行力参加战斗,宣扬墨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他们还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这与宗法制和分封制是格格不入的,但却是当下选人用人的原则。
刘邦称帝,其父亲刘太公也有收获,被尊为太上皇(刘邦首创),还仿照家乡丰邑的样子为其筑城新丰县(东汉时,宕渠人沈府君曾由京官出任新丰令)。但最有成就感的当属吕公(封临泗侯,追谥为吕宣王),不仅说明他的相术高超,而且大女儿吕雉成为皇后,二女儿吕嬃还得以封侯(临光侯)。更莫说刘邦“万岁”之后,吕后称制,大封诸吕,吕氏一族显耀朝野,成为西汉初期最威风的豪族,远非吕公(山东菏泽豪强,避难来到丰县投靠县令)能比,这都是吕公用刘邦当年“贺钱万”那张空头支票换来的。还记得刘邦在汜水之阳登基吧,这就是吕公的老家,我猜也是为吕公绷面子。据说,当西汉王朝迁都长安(西安)后,吕后和太子常住西安(有萧何辅佐),刘备常住洛阳(有张良辅佐),形成了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政权格局(有并称的意味)。
话说: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吕后驾崩,周勃在夺得北军(护卫宫城,还有南军保卫国都)指挥权后,振臂一呼:拥刘者袒左,拥吕者袒右,结果皆袒左。这里要绕道说一会儿,按古礼,袒左是表忠心的礼仪,袒右是待罪的犯人,所以军士皆袒左。吕后称制后,承接秦制,恢复设立左右丞相,还一反左尊右卑的传统,坚持右大左小(首创),也反映了当时吕氏强于刘氏的社会现实。《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时皆袒右。这个情节或许大家没注意。为啥子皆袒右。因为失期当斩,这些戍卒自认为是待罪之人,所以才会皆右袒。
诸吕遭到尽诛的厄运,连吕嬃与樊哙的儿子樊亢也没有脱得了干系。古代的人诛杀都喜欢斩尽杀绝(斩草除根),有满门斩更有全族诛,有诛九族更有诛十族的。度娘说,诛十族:父四族(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一族、出嫁的姐妹一族、出嫁的女儿一族)、母三族(外祖父一族、外祖母一族、姨妈一族)、妻二族(岳父一族、岳母一族),第十族(门生之门生)。明代的方孝孺,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个被诛十族的文人。受他牵连被杀的有873人,入狱和充军流放者还有数千人,真是明代历史上的一场惨祸(朱明王朝是一个乐于诛杀的朝代)。诛杀方孝孺的是篡党夺权(武力夺取建文帝皇位)的朱棣。这个永乐皇帝当政初年,采取白色恐怖政策,目的是清除建文帝余党。
史载:明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燕王朱棣带兵在“三会海口”(今金刚桥三岔河口)渡过大运河(隋朝修建)。南下争夺建文帝的皇位。朱棣成为皇帝后,为纪念“靖难之役”,在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将这个地方改名为“天津”(天子经过的渡口)。尽管有不光彩的夺位之举,但朱棣当皇帝还是一把好手,对内发展经济,对外开拓疆域,派郑和下西洋搞海外贸易(又有说是寻找建文帝),还编修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永乐大典》,缔造出永乐盛世,成为闻名后世的永乐大帝。永乐皇帝朱棣诛杀方孝孺最直接的原因,方孝孺是建文帝的忠臣(类似周公)。有坊间传言,建文帝(朱允炆)从皇宫大火中出逃,还曾流寓达州,在凤凰山上筑有望京台(已毁)。为此,达州市在凤凰山上建有凤凰楼,已俨然成为达州的文化地标。
刘邦的白马之盟表达的是良好的愿望,敲响的是刘邦的丧钟,这份权力协议签订后一个月(公元前195年6月1日),刘邦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白马之盟也成了刘邦最后的遗嘱。古代歃血而盟都是杀牛,这才有了“执牛耳”的说法(割牛耳歃血,主盟国执牛耳,后泛指在某一方面最有权威的地位)。歃血并不是我们现在的“血酒,而是食指沾血涂抹在嘴唇上。而刘邦却了杀了白马(不知为何),据说唐太宗时代著名的渭水之盟也是杀的白马,歃血而盟杀牛的传统是什么时候消失的呢(史无可考)?喝血酒而杀鸡的做法又是什么时候兴起的呢(也搞不清楚)?但刘关张桃园结义曾经喝血酒则表示异姓兄弟或异族兄弟从此有了同一的血缘关系。
其实,刘邦的白马之盟还透出了深深的忧虑。在楚汉相争的腥风血雨里,刘邦高擎起与诸王共天下的大旗,鼓舞着一帮战将还有背叛项羽的诸侯王为他拼了老命。刘邦也还讲信用,将功绩最高的一群将领封为诸侯王(异姓诸侯王)。但异姓诸侯却成为刘邦的一块心病(王朝建立后,这个心病越来越严重)。于是,他就心狠手辣地翦除异姓诸侯和军功大臣。韩信、彭越、英布、韩王信、臧荼、卢绾等冤大头相继成为刘邦的“刀下鬼”。
最冤枉的是那个能忍受胯下之辱又能指挥千军万马的韩信,在其征服齐地后弄假成真地封为齐王。因为他是楚汉相争的最重要的砝码,跟楚则不会有霸王自刎乌江,与汉才会有刘邦的登基大典。鉴于此,才有韩信的假王之请变成了刘邦齐王真封(其实刘邦也极不情愿)。但是,垓下之战的胜利的号角才刚刚吹响,刘邦立即改封其为楚王(离开根据地),第二年又设计将韩信掳至长安,降为淮阴候(蜀地安置)。如果在入蜀途中不碰上正回宫的吕后,或许韩信还能拣到一条老命。可惜,正是韩信视为救命稻草的吕后斩杀了他。
异姓诸王被打扫干净后,刘邦开始大肆分封同姓王,实行郡国制,拱卫刘姓王朝。但他的担忧有了新内容:吕后日益强势又日益强大,柔弱仁厚的太子,绝对搞不赢他的母后。
果然刘氏江山被吕后篡夺,汉惠帝(刘盈)也不敢亲政,只能沉湎酒色,郁闷地活着,23岁时就先于他的母后而一命呜呼。最让汉惠帝郁闷的是,吕后把她外孙女(刘盈亲姐姐鲁元公主的女儿)张氏立为皇后。吕后把吕氏的女娃儿用来普适诸侯王(监督诸王),让诸王感受不到婚姻的快乐(政治婚姻的恶果),有至少两个诸侯王与王后感情不好,准备另适王姬,被诬谋反而人被杀国被除,正好给吕氏子弟腾出位置。(待续)
新闻推荐
本报讯5月25日,达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批准《四川省达州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二十四家关联公司重整计划》,达州钢铁...
达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达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