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一场没有硝烟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在达州骤然打响。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充分利用所学专业,在海量数据中剥茧抽丝,竭心尽力地寻找病毒的蛛丝马迹。他们中有一位女将,她叫廖秋月,28岁,市大数据管理局的一名普通干部。
疫情发生后,按照指挥部安排,各单位以线上办公为主。廖秋月想到自己学的是应用数学专业,又有数据分析工作经验,肯定能为全市疫情防控尽一份力。本不在数据资源科的她不惧潜在的感染风险,主动要求到市指挥部数据研判专班去工作。亲朋好友劝她:“现在外出风险这么大,很多人都主动请求在家办公,你干嘛还要主动申请去人手不足、工作量巨大的指挥部工作?你自己不怕,但也要考虑家里的父母啊!”面对不理解,她笑着说:“作为一名党员,遇事本来就该主动担当。我是一名女同志,相对男同志心细些,专业和工作经历也非常对口,肯定能尽份力。再说大家都考虑这么多,谁去抗击疫情?我能到抗疫战线上去,你们应该替我高兴。”
初到岗位上,每天要第一时间处理湖北来达人员、综合交通来达人员、达州籍入境人员等海量数据,又面临字段缺失、信息不全、用眼过度、视觉疲劳、电磁辐射等具体困难,还要在高强度、高压力状态下连续工作14个小时以上,经常加班到晚上11点。下班后,出租车难打,路上没有行人,只有步行回家,面对这些困难,她也曾害怕过、纠结过、犹豫过,但是一到工作岗位上,看着经过自己处理下发到各地的数据能迅速精准跟踪到重点人员后,她又默默地给自己打气,“我加班多一些,全市疫情防控可能就提前结束,一定要继续努力。”
疫情防控期间,廖秋月连续工作70多天,共处理基础数据174万余条,下发排查数据40万条。其中下发密切接触数据、A类数据、一类数据、入境数据等重点人员数据2.1万条,达州市输入性的确诊和疑似病例中90%的人员信息数据均被她掌握。
长期高压力、高强度工作,她吃不好、睡不好,长期失眠,连在梦里都还在处理数据。看着她日渐消瘦的身体,父母和领导总担心她吃不消,劝她偶尔跟其他同事换下班或者请假休息一段时间。她总说“大数据局本来就只有十多个人,为了疫情防控,领导和同事全都在加班加点,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全市疫情防控努力工作。我还很年轻,身体扛得住,局里也没有比我更合适的人,辛苦点不算什么。达州疫情一日不退,我也坚决不会退。”
当前,已经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廖秋月的数据战疫故事还在继续。
□本报记者 谭楚甲
新闻推荐
□本报评论员谭楚甲去年,市委、市政府决定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统领,统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
达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达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