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三八”国际妇女节注定与以往不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许多“女神”不仅不能和往年一样结伴出门踏青,还要转身奔赴抗“疫”战场。于是,我们看到无数巾帼迎难而上的背影,那是守护生命的她、坚守岗位的她、温暖万家的她……
社区网格员
每天2万步打底
“叔叔嬢嬢口罩戴好,莫挨到坐……”3月8日上午9时许,通川区东城街道文华街社区的网格员谭春梅,没有和家人一起踏青赏花,更没在家休息,而是拿着小喇叭和同事一起在达城中心广场忙碌。每天在辖区范围内“走一走”,督促大家戴好口罩,是谭春梅的“必修课”。由于中心广场是人员聚集的重点区域,所以她们要重复走上很多圈,才会“转战”其他地方。只要发现没戴好口罩的市民,谭春梅都会上前提醒。偶尔碰到一两个不配合的市民,她仍会坚持耐心地劝说,直到他们戴好口罩。
“我下午还要跟同事一起,去给在家隔离的人员量体温。”45岁的谭春梅说,疫情期间,她每天的微信步数都在2万步以上。尤其是前段时间,她和同事负责为10多户人家采购物资。由于辖区内多是老旧楼房,没有电梯,她一天要爬几十层楼。晚上谭春梅还要在楼院值守,以防有人趁“黑”蒙混过关。
面对大家的赞誉,谭春梅觉得,与前线医护人员相比,她所做的不算什么。
公交司机
最好的礼物是重返驾驶室
“疫情期间,说没有一点担心,那是假话。但我们公交公司的人,没有一个退缩的。”今年42岁的郑艳梅说话带着一点外地口音。25年前,她从河南嫁到达州后,便在达州开了20年公交车。
今年春节,疫情让每座城市都放慢了脚步。2月1日,郑艳梅驾驶的K1公交线路停运。但即便如此,她也每天到公司,对停运车辆进行日常维护和消毒。2月6日,公司决定在文家梁公交站设置卡点,对每班车的乘客和司机进行体温检测、人员登记,郑艳梅主动接下了任务。
对于郑艳梅来说,空荡荡的街头格外陌生,“但我们的驾驶员都说,哪怕只有一名乘客,我们都会守好驾驶台。”
3月8日一大早,郑艳梅就来到公司领乘车人员登记表。郑艳梅告诉记者,因为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乘客也越来越多,她已经向公司申请返岗,3月9日她将作为K3公交线路的驾驶员回到熟悉的驾驶室,“这是我今天收到的最好的节日礼物!”
一线护士 希望疫情快点结束
“来,测下体温。”“你是从哪里来的?”“请问您最近有没有外出”……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门口的预检分诊处,杨舒和同事一边为前来就诊的群众测量体温,一边记录相关信息。
今年37岁的杨舒是预检分诊处的护士。作为进入医院第一道关口的守护者,她们必须要为进出医院的每个人测量体温、验证身份证、解答咨询、引导就诊……
杨舒在岗期间必须身穿防护服,为了节约有限的防疫物资,她尽可能少上厕所。“一穿就是一整天,又闷又热,连续几天下来,眼睛旁边的皮肤会发红,面颊上也会留下深深的勒痕。”
疫情期间,医院每天进出人员超过500余人次。从春节开始,杨舒几乎没有休息,也没有见过家人。“我们接触人员太多,万一不小心携带病毒,传染给了家人……”
杨舒笑着告诉记者,她的节日愿望是疫情早点结束,可以和家人好好团聚。
家庭主妇
她们是家里的“顶梁柱”
一把青菜、一口袋肉是57岁的尧阿姨昨日一早的收获。尧阿姨笑着告诉记者,农贸市场逐渐恢复正常营业后,买菜比之前方便多了。春节至今,尧阿姨一直跟女儿一家四口住在南城某小区,每天要负责一家大小的吃喝。
“中午把鱼蒸出来给两个外孙女吃,再凉拌个鸡,炒个青菜、酸辣肉丝,再烧个汤。”尧阿姨说,吃饱了家里人才有力气上班。尧阿姨的女儿从1月30日就开始上班,这段时间基本没有休息过。女婿虽然没有出门上班,但要负责大外孙女的学习。
虽然女儿女婿也会主动帮忙分担家务,但尧阿姨尽量不“麻烦”他们。每天看到家人把饭菜一扫而光,就是尧阿姨最幸福的时刻。
新闻推荐
本报讯3月7日,搭载有520名通川籍外出农民工的K4958次(达州——广东惠州)返岗农民工专列缓缓驶出达州火车站,这是通川区“春风...
达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达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