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砰”的一声清脆的爆响和白色烟雾的升起,一锅金色的爆米花,从一口葫芦状的爆米花机里被倒了出来,熟悉的爆米花味道瞬间弥漫开来,记忆中的香甜顿时涌入脑海。如今,随着城市的发展,过去在街头较为常见的手摇爆米花已越来越少。在达城凤凰山上,有这样一位老人,10来岁就开始从事这门手艺,他的老式爆米花机已经陪伴了他50年。从当初一锅5分钱到如今一锅20元,他见证着这门行当的兴衰。
如今难得一见的老式爆米花
11月23日周末,记者在凤凰山半山腰处,看到了这位手里正转动着老式爆米花机的老师傅王明忠。在王明忠的摊位前,已有不少市民驻足。只见他熟练地舀起金黄的玉米粒装进爆米花机中,再使劲拧紧盖上的螺旋把手,将爆米花机放倒在特制的火炉之上,等煤火开始吐出蓝色的火焰时,右手也开始不停地转动着爆米花机的摇杆,不断让爆米花机器升温加压。“15分钟一锅,原料很多,有燕麦、小麦、高粱、大米和苞谷,糖精什么的都不加,营养得很,可以泡在牛奶里吃。”王明忠一边说一边看了一眼气压表,一锅爆米花要爆开了,他提醒围观的人当心,随即双手熟练地将葫芦状的锅转到一个长筒袋子里,一拉、一扯,只听“砰”的一声炸响,坚硬的玉米粒瞬间变成了蓬松香甜的爆米花。
爆米花勾引起了围观市民们童年珍贵的回忆,一旁站着80后市民郑天杨告诉记者:“这种爆米花在我们小时候都是奢侈品,都是过年的时候,爆米花师傅才走街串巷,才能买到爆米花。现在干这个的越来越少,很难遇到,外面商场、电影院卖的爆米花都没有以前的味道。”一阵热闹的哄抢后,王明忠略微激动地坐回爆米花机旁的小板凳上,向记者缓缓讲起了他和他的老式爆米花机的故事。
一头肥猪换来爆米花机
1969年,王明忠还是一个14岁的少年,他住在达川区双庙镇的农村,是家里的老大。家里共10来口人,但劳动力只有4个。看到其他村打爆米花生意红火,家里决定,让他跟着邻村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学习打爆米花。学成之后,家里用仅有的一头大肥猪给他换一台手摇爆米花机,算是王明忠的副业,好让他给家里挣更多工分。每到逢年过节,村里人都会带几斤家里的粮食来王明忠家加工成炒米、爆米花。回忆起曾经的风光时刻,王明忠激动地说:“5分钱一锅,生意好得不得了,排队排到深夜!”但好光景只持续了四五年,达州开始闹饥荒了,很少人家有剩余的粮食,爆米花机只得被“雪藏”。
当王明忠从家里的杂物间把布满灰尘的爆米花机再次拿出来已经是80年代。“还没缓过神来,社会上已经是一片新气象了!村里人开始走出去做生意、揽工,场镇上有了热闹的叫卖声音,家家户户生活也越来越好。”王明忠说周末和大型节假日,他就背上爆米花机和几十斤粮食,到场镇上一边爆一边卖。小孩子最是爱这个玩意,每次把王明忠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因为家里穷,直到31岁王明忠才经人介绍娶上媳妇。成家后,媳妇就和王明忠一起,农忙时务农,闲时上街爆米花。日子渐渐有了起色,眼看大儿子越长越大,2000年时,王明忠夫妻俩决定为了孩子读书,到城里打工。手摇爆米花机被搁置在王明忠的行李箱里,和他们一起“移居”达城。
爆米花机是他的最佳拍档
在城里这些年,王明忠不难看到他的“同行”,但近些年,他发现“同行”越来越少了。面对市场上口味丰富,各式各样的零食,手摇爆米花还有市场吗?“老手艺爆出来的粮食,更健康!现在难得一见的手摇爆米花也是一种味觉回忆。”2012年,王明忠决定再次重操旧业,和老伴一起在凤凰山上爆米花。为了提高竞争力,王明忠还在原味爆米花上,升级出了奶香味爆米花。除了雨雪等恶劣天气,他几乎每天都摆摊,一大袋爆米花10元钱。逢年过节的时候生意还不错,平时就比较冷清,收入多的时候一个月能挣千来元,低谷期一个月几百块钱也是常事。
去年,王明忠的老伴患急性肝衰竭去世了。“现在又只剩我和我‘老伙计’两个人出门上班了!”王明忠叹气后又笑着安慰自己:“我能活到好久,我就坚持到好久。”
□本报记者 赵曼琦 实习生 李林珂
新闻推荐
已有8000余人报名 达州本土跑团枕戈待旦冲击前十 □2019达州巴人故里国际半程马拉松赛22日开跑
用汗水丈量跑道,让激情洒满赛场!2019达州巴人故里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开跑时间已越来越近,报名工作也正有序进行,截至12月6日20...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