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可参加巴山文学院揭牌仪式
近日,巴山文学院举行揭牌仪式,著名作家、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可特地从北京赶到达州参加。在看过达州几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并参观了巴山文学院、达州文学馆后,徐可表示,达州的创作环境很好,可发掘的潜力也大,未来鲁迅文学院可以给予更多支持,协力打造“巴山作家群”这块金字招牌。
对“巴山作家群”产生兴趣
“以前对巴山作家群不太了解,但看过几个作家的作品后,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徐可曾长期在《光明日报》《文汇报》《文艺报》工作,具有媒体人的敏锐和见识。作为江苏如皋人,徐可深受汪曾祺先生影响,他的写作具有浓郁的里下河地域特色,在看到部分巴山作家的文学作品后,他对这个作家群产生了不小的兴趣。
贺享雍是令徐可难忘的作家之一。“他有一个乡土小说系列‘乡村志’,里面对农村各种场景的描写细致入微,让我记忆深刻,感触极大。”徐可告诉记者,好的作品必须是有血有肉的,只有展示真实存在的东西才能触及到人的心灵,引起情感共鸣。徐可表示,他没有接触过贺享雍,但看他的作品能感觉到此人应该有长期农村生活的经历,才能记录得如此详细而真实。贺享雍对四川方言的运用,徐可用“炉火纯青“来形容。徐可认为,作品恰当运用方言更能凸显地域特色,能给作品“添彩”;但若使用不当,便会造成阅读障碍,不利于作品的推广,那是“添堵”。“贺享雍在选用方言表达的语境上非常用心,即使是完全不懂四川方言的外地人,结合语境也能读懂其中含义。”
此外,李明春的《山盟》也让徐可感到惊喜,书中的四川诙谐不仅趣味十足,更有可反复咀嚼之文。由这些作家的作品,徐可对“巴山作家群”这个群体有了更多的了解。他欣然接受达州市委宣传部的邀请,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前来出席巴山文学院揭牌仪式。“支持地方文学院的工作,是鲁迅文学院的职责。当然,我也很有兴趣进一步深入了解巴山文学。”
报人、散文家眼中的当代文学
徐可除了曾从事新闻工作,还著译了《三读启功》《三更有梦书当枕(之一、之二)》《背着故乡去远行》《写在文学边上》《汤姆·索亚历险记》《六个恐怖的故事》等二十余部作品。他长期致力于散文创作和理论研究,获得中国新闻奖、中国报人散文奖、丰子恺中外散文奖、百花文学奖等。对于文学,他始终坚持回归传统,拒绝浮于表面的简单“拿来”。“文学创作必须要有根,发展才会有底气。历数那些经历时代考验,最终能流传至今的著作,哪个不是扎根中华文化而生的?”
当代人的思想高度解放,科学技术也日渐发达,文学创作在呈现出多元化、创新化的同时,不少作品也出现了复制性创作、迎合性创作的倾向。随之,大量没有营养、没有价值的作品混杂于世,滥竽充数。徐可告诉记者,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人看不上接地气的地方文学作品,认为这是土气的,不上档次的。而实际上,这类作品才是真正鲜活的,有市场的,它展现的是一个地区的文化涵养和社会面貌。
虽然待在达州的时间不足两天,但徐可了解到许多本地故事和历史,对“巴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两天的简单接触,我意识到达州是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可深度挖掘的东西非常多,其发展潜力值得期待。日后有机会,我希望还能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巴文化\‘。”
鲁院将助力打造巴山文学品牌
“文学院是发现人才、培养作家、推出精品的一个重要阵地。目前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都有了文学院,但地市级文学院则少之又少,有的还是有名无实。”徐可在参观完巴山文学院后表示,达州作为地级市,能创办一所院舍面积大、设施先进齐全的巴山文学院非常不容易。以此可见,达州极力在为文学创作营造一个好的环境,对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一定会起到推动作用。
据徐可介绍,鲁迅文学院是国内唯一一所国家级文学院,它的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中央文学研究所,由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著名作家丁玲倡议设立并担任首任所长。六十九年来,鲁院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作家培训培养模式,成为国家培养中青年作家和各类文学人才的重要基地。鲁迅文学院以其独特的教学方式,辉煌的办学成就,为我国文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奠定了自己的地位。近年来,鲁院延伸工作手臂,面向基层作者,在发掘、培养各地优秀青年作家方面下了很大功夫,这也是他们愿意肩负起的一个社会责任。
“未来巴山文学院的发展若有需要,我们将努力给予指导和帮助。”徐可表示,达州有这么好的创作基础,希望巴山作家们都能深入基层去发现素材,多思多想,潜心创作,使得语言能更饱满,内容更加厚实,让“巴山文学“的墨香在众多文学流派中发散开来,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品牌。
□本报记者 杨蕙菱/文 韩淑予/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12月4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直机关工委书记洪继诚带队调研达州市主城区民办学校发展情况。洪继诚一行先后来...
达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达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