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击
杜晓峰在进行雕塑创作
他并非科班出身,但凭着自己从生活中不断练就的敏锐洞察力,靠着自己从事厨师工作的熟练操作技能,用20年的时间潜心研究和摸索根雕技艺,终于在达城的根雕界站稳了脚跟。“活到老学到老”,是他坚持的人生信条。
杜晓峰的工作室在达城海棠湾花木市场,在根雕圈内小有名气。在他看来,根雕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然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所以根艺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根雕创作讲究“七分天成,三分人工”,充分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少部分进行人工处理修饰。
记者走进杜晓峰的工作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口一个两米高的根雕作品“牛”。他高兴地说,这是“牛气冲天”,代表财运滚滚。在偌大的展示厅里,摆满了他的根雕作品,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大型的葡萄造型“硕果累累”,雕刻精美的动物摆件,还有实用耐看的金丝楠木茶几等等,每个作品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杜晓峰说,只要是树根,他都会想尽各种方法拿到工作室来,然后构思雕刻,把一段段冰冷毫无生命力的树根,变成一件件栩栩如生的艺术品,或者是一个动物造型,或者是一种人物表情,甚至是一个妙不可言的画面,或一段意境深远的成语故事。
配底座和取名字是根雕的最后两道程序。“很多人认为这两个方面很简单,其实这里面的学问很大,没有一定文学和鉴赏水平是无法完成的。”杜晓峰说,有时为了给作品配上一个好的底座和名字,他往往要把作品放在展示厅里仔细端详和揣摩,有时长达几个月,甚至几年的都有。他不想自己流向市场的作品给人粗制滥造的感觉,更不想让作品的底座和名字太俗,影响整件根雕作品的质量。
“这个活又脏又累”
杜晓峰老家在达川区虎让乡,小时因为家穷,所以没有读过多少书。18岁便外出打工,做过建筑、搬运工人,后来在湖北武汉当上了厨师。他在雕刻方面很有天赋,每当在厨房做菜品需要雕刻时,他凭借脑中的印象,很快就把一些小动物和花鸟等形象雕刻得栩栩如生。客人看到他在菜品上的雕工后连连称赞,杜晓峰在暗自高兴时不断勤奋练习,他的雕刻技艺日趋成熟。
雕刻让杜晓峰成了瘾,但让他遗憾的是,雕刻在冬瓜、南瓜等瓜果上的东西保存时间不长,自己的得意作品无法长久收藏。
199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杜晓峰看到了被人家当柴烧的老树根。一见树根他眼前一亮,自己可以转行做根雕啊,这样不就解决了作品收藏的问题吗?于是,杜晓峰一头扎进了根雕的世界,这一干就是二十年。
“这个活又脏又累,不做真不了解其中的艰辛。”杜晓峰说,根雕创作第一步是消毒去皮,要把树根放在沸水里煮四五个小时,为了防止树中有虫,还要去除表皮的糙木。第二步是晾干,要先审视、想象、确定主题,然后将每个细节考虑进去,反复推敲、精心取舍。第三步就是动刀,心中已经成形,就需要对根材进行深加工,细细地打磨;而打磨时的灰尘弄得鼻子、眼睛里到处都是,有时连呼吸都很困难,一件大型根雕成品完成下来,人仿佛虚脱了一般。
作品被艺术品爱好者珍藏
2005年,为了提高自己的根雕水平,杜晓峰经过几个月的打听和了解,拜到了湖北美术学院钟明教授名下,系统学习了两年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相关理论。2007年,杜晓峰踌躇满志回到了达州,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但事情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顺利。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名气,杜晓峰在达州举步维艰,有时十天半月接不到一桩生意,根雕作品也卖不出去。“你这样下去怎么行哟?家里两个孩子还要吃饭啊!”杜晓峰的妻子这时对他提出了意见,并劝说他回厨师行业。
“那个时候是真的穷啊,但自己喜欢的事情,哪能说放弃就放弃呢?”杜晓峰说,他一边安抚妻子,一边更加卖命地投入到根雕事业中去。为了找到好材料,他远去越南寻宝;为了一段树根,他呆在深山里半个月不出来;为了雕刻一件好作品,他三个月不出门……
辛勤付出终有回报。杜晓峰在全国各地举办的根雕展上屡次获奖,在达州根雕圈内也有了名气,来求作品的人络绎不绝,身价自然水涨船高,作品被无数艺术品爱好者珍藏。
20年的功夫,杜晓峰的技艺已臻纯熟,但他仍然感到有些欠缺。近段时间他迷上了雕塑,并买来一些专业书籍边看边实践,一个人物头像被他泥塑得有模有样。“雕塑对我根雕的构图、结构的把握都很有帮助,如果有可能,我还想去美院进修一下。”今年45岁的杜晓峰说,“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使自己的艺术生命力长青”,这是他坚持的人生信条。
□本报记者 向也 文/图
新闻推荐
近日,记者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获悉,从今年7月以来,有8名职工因提供伪造资料骗提住房公积金被通报,并将其列入市住房公积金...
达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达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