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打出数千个电话
据达川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办案民警介绍,今年9月中旬,他们发现南城侨兴花园一出租屋只有几名年轻人出入,但每天要拨打数千通网络电话。正当民警进一步排查时,接到了外地警方发来的协查通报。通报称,在南城有个电诈窝点,造成多名受害人上当受骗。据外地警方调查发现,这些受害人都是在接到了推销“网络贷款”的电话后,通过对方推送的链接下载所谓的“某贷”APP,填写资料后向对方申请贷款。随后,“某贷”公司的工作人员却以交纳“服务费”为名要求受害人先交纳“手续费”,随后又以“保证金”“加急费”等名义要求受害人转账,钱款到手后,再将受害人“拉黑”。
“受害者大多是外地人。”据民警介绍,这些受害人被骗的手法雷同,疑似同一团伙所为。民警进一步摸排发现,这些电诈电话正是来自他们布控多时的侨兴花园出租房。
大学生暑期工当话务员
近日,达川警方对侨兴花园电诈窝点展开突击抓捕,在出租屋抓获犯罪嫌疑人徐某某、孙某某,搜出了大量用于作案的银行卡、手机、电脑。
经查,徐某某(21岁,达州人)与孙某某(23岁,辽宁人)在网上结识,相约一起创业。不久,孙某某来到达城,两人总结了各自的特长,觉得适合搞“贷款”。随后,二人将出租房充作办公室,并雇佣了几名大学生暑期工充当话务员,到处打电话推销贷款。一旦有“客户”上钩,就通过手机推送他们从网上下载的“某贷”app贷款链接,随后以各种名义对受害人实施诈骗。
办案民警表示,徐某某、孙某某还专门学习了“法律知识”,认为诈骗不超过3000元就不能立案,不会引起警方重视。所以大多数单次诈骗金额都在3000元以下。但据警方初步统计,二人累计共诈骗他人钱款2万元左右,早就“达标”了。
目前,犯罪嫌疑人徐某某、孙某某已被达川警方依法刑拘,此案正在进一步处理之中。
□马宗尧 本报记者 程序
新闻推荐
保安大爷工资入不敷出 “达州市最低工资标准是多少?” 律师:咨询当地政府或劳动部门
近日,市民李大爷致电本报民生热线2382258反映,他在达城西外某小区当保安,工资一直是每月1200多元。他想知道,达州市最低工资...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