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今年以来,通川区以解决问题的实效回应民生之问,全区加快推动高效能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确保城市安全、社会安定、市民安宁。
深化平安通川建设
通川区以创建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为契机,大力提升平安建设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突出工作重点,全面推进平安通川建设。
出台了《关于做好2018年度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测评存在问题整改工作的通知》和《通川区关于创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区的工作方案》,今年2次专题研究平安建设工作,将重点地域、“两抢一盗”等案事件纳入2019年度重点排查、整治工作范畴,破获“两抢一盗”案件37件,火车站、滨河路两处治安乱点得到有效治理。
强化平安建设宣传,通过区委新媒体推送平安建设宣传信息2条,点击人数达13万人,制作并发放了平安建设宣传手袋1万个、海报1万幅、宣传手册2万份、宣传条幅500余条等,全区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测评参与率、知晓率不断提升。
融合各方力量,强化群防群治巡防工作。全区采取“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积极组织各方力量参与群防群治巡防工作。城市社区以社区民警、网格员、业委会、小区物业、红袖标、辖区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群防群治力量,共同参与治安巡防,形成五级联动的群防群治体系。广大农村村(社区)建立村“三委”干部、网格员、驻村民警、村安全员、党小组长、热心村级公益的青壮年等群防群治力量,组建“两级”治安巡防体系。
雪亮工程建设加快进行,2019年预计投入3801.6万元,覆盖全区剩余176个村(社区)新增1056个视频监控探头,将实现区、乡镇、村(社区)三级全覆盖。
强化网格化服务管理
以网格化“5C”工作法为抓手,规范职能职责,提升网格质效。今年以来,组织召开乡镇街委和有关职能部门网格专题会2次,组织乡镇街委、村(社区)网格管理员业务培训2期,参训人数达213人次;乡镇街委组织村(社区)网格员培训65场,培训人数达823人次,有效提高了网格员业务能力。
建立“社区网格化管理平台”,提升社区自治能力。建立“网格化”管理模式,有针对性地将新建的、成熟的小区划分为“小区网格”,将零散楼栋、破产企业家属院划分为“楼院网格”,将单位集中居民区划分为“单位型网格”,分级绘制网格地图,分别进行管理。按照社区工作人员的职责、专长与网格的类型、特点相结合的原则,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网格管理机制,有力地提高了社区管理效率,加强了基层自我管理能力。
推行“楼院自治”,解决老旧楼院治理难问题。通川区探索建立了“楼院自治”,在凉水井、凤翎等社区将无物业管理的老楼院划分出来,通过召开楼院党员会议,推选出热心楼院工作、关心公益建设、有一定威望和号召力的楼院长来进行管理,真正实现了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治理目标。
建立“社区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提升社区服务质量。利用互联网,建立社区QQ信息服务平台、飞信平台、微信平台、开通了官方微博,通过网络,公开党务、居务和财务,让居民做社区事务的明白人。坚持每周通过信息平台给居民发送一条法律知识,引导居民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形成了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解决自身遇到的问题,提升了服务群众的质量。
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立足通川实际,加强社会隐患预防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一是常态化排查矛盾纠纷。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开展矛盾纠纷定期排查、集中排查和专项排查,村(社区)每周一次、乡镇(街道)每半月一次、区级部门每月一次开展排查。共排查化解一般性矛盾纠纷3233件。乡镇(街道)和辖区派出所、法庭及时会商研判,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等重大影响的矛盾纠纷,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避免矛盾纠纷激化升级。
深化“诉非衔接”,探索诉源治理。大力推进诉调对接、诉前调解、非诉讼解决,就法律关系相对简单、当事人争议不大的案件,在诉前立案阶段予以调解,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联动化解矛盾纠纷,599件诉前案件通过调解方式妥善处理。
积极构建社会化维权机制。健全和完善婚姻家庭纠纷三级联动调解、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及早介入调处化解,避免矛盾升级恶化,区婚调委共调处13处矛盾纠纷,调解率100%。同时,扎实抓好医疗事故纠纷调处,未发生因处置不当而酿成群体性事件。
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按照中央、省、市、区委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职能职责作用,全面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今年以来,区公安分局破获“九类”涉恶犯罪案件1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5人,打掉2个恶势力团伙;区法院受理涉黑涉恶案件9件103人,审结6件16人。
进一步强化源头治理,夯实基层组织。坚持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的关键之举,对33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实行“一村一策”,健全村(社区)“两委”班子人选联审机制,查摆梳理出违纪违法等前科劣迹情况174例。
强化深挖彻查,全力打网破伞。进一步完善“一案三查”,将党员干部涉黑涉恶腐败问题作为执纪审查调查的重点,坚持侦办黑恶案件与“打伞”“拍蝇”同步进行,形成政法、组织、纪监三线共同发力。
开展法律公共服务建设
通川区突出抓好“法律七进”(法律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寺庙、进企业、进单位)工作,推动全区依法治理工作取得长足进展。
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已于2018年8月建成,2019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加快推进。前期已对西城、复兴、青宁3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制作了背景墙并实现了相关制度上墙,其余20个乡镇街道只悬挂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的牌子,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建设项目正按程序推进。
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全面开展。全区一村一法律顾问已完成全覆盖,每个行政村(社区)都配备了法律顾问。前期已打造好碑庙石笋村、陡坑村2个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
(程晓波 丁菡 本报记者 胡杨 曹芮铭)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力确保达州市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平稳,从8月中旬开始,达州公安交警在全市范围开展“迎大...
达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达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