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达州市多措并举规范运行营养改善计划,取得明显实效。
一是转换供餐管理模式。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之初,达州市主要采取食堂供餐模式和“奶+N”供餐模式为学生提供营养食品。随着这一工作深入开展,达州市逐步把“奶+N”供餐模式转变为食堂供餐模式,2019年7月截止,全市采用食堂供餐的学校1260个,约占实施学校的95%,惠及学生40万人。
二是确保食品安全。在实施学生营养计划过程中,达州市始终把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建立责任体系,从市教育局到各村小,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学校校长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加快学校食堂建设。2012年以来新建、改扩建学生食堂800多个,极大地改善了学生就餐条件。健全制度细化措施,从学校食堂标准化建设、食堂供餐各环节食品安全管控,到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逐一细化措施,规范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加强食品安全学习培训。自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市营养办每年都要对学校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学生食堂安全操作规范方面的培训,累计受训人员近5000人次。
三是守好资金安全红线。各地教科局与财政局紧密配合,做好全年资金预算,及时下达专项资金到财政专户,再根据实施情况进行结算。严格实名制学籍信息管理。完善学生实名制基本信息数据库建设,坚持每学期准确填报学生实名制信息数据报表,完善学生就餐签字制度,严格按学生实名信息管理发放营养餐。强化信息公开公示。达州市按照有关信息公开公示的文件要求,遵循便民、及时、全面的原则,督促各实施学校对实施情况、每月资金支出、受益学生名册和当日菜谱等信息进行公开、公示,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严格财政纪律。各地制定了学生营养餐资金管理制度,坚持“谁审批、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原则,严格实行会计人员、校长、县营养办负责人、教科局分管领导、支付中心负责人、财政局管理人员层层审核、签字制度,切实维护营养餐资金高效安全运行。达州市每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人数约44万人,涉及中小学校近1500个(村小约占一半),按全年在校190天计算,每年财政支出资金3亿多元,七年共计财政支出资金约20个亿。
据市疾控部门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8年以来学生生长发育数据提升明显。男学生平均高度增加2.9厘米,女学生平均高度增加2.3厘米;学生生长迟滞率明显下降,从2012年12.47%下降到2018年的6.48%。(王国炜 本报记者 陈鲸印)
新闻推荐
暑假里,中小学生纷纷来到书店、图书馆等场所阅读课外书,成了一道特别的风景线,但部分小读者追逐打闹、大声喧哗、喝饮料、吃...
达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达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