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达城,达州人爱用“兮脏”来注解,用“光灰城市”来“戏称”。
“其实大家都很拼,但效果总是不好。”环卫工人们觉得委屈。
“不是不想改,确实改不动。”从2010年以来,达州市曾数次尝试推进达城环卫体制改革,最后均惨淡收场。
“塑造城市形象,建设区域中心城市,不改不行!”治理达城“兮脏”顽疾的背后,必然是一场城市环卫保洁体制改革的攻坚战。2017年,达州市痛下决心改革主城区环卫体制,从西城片区开始,探索试点,巩固提升,全面推开,到2019年已实现达城全覆盖,为“最美达城”奠定了清爽整洁的底色。
彻底改革:两步并一步,一步到位
达城原环卫体制传承于建市之初,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需要,市区不分、管干一体、机构浮肿等弊端凸现:环卫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环卫作业不专业、不标准。
自评自判必须改!作业方式必须改!
达州市在反复摸底调研、考察借鉴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达州实情,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建议,制定实施达州市中心城区部分区域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方案。目标锁定:环卫体制管干分离、环卫作业市场化同步改革,同步实施,一步到位。
扫帚交出去。经公开招标严格筛选,引入北京环境有限公司,进驻达州成立京环环境服务有限公司,2017年6月1日正式接管西城片区进场清扫作业,从“墙到墙”“红线到红线”248.6万平方米公共区域、市政设施清扫清洗和垃圾清运等保洁服务,整体打包推向市场化作业。
监督紧起来。环卫部门简政明责提效,一门心思当好“裁判员”。环卫职工从1730名精简至732人,精简率达57.6%。998名劳动合同工成功分流到中标企业再上岗,岗位没变工资涨了。
达州主城区环卫体制改革以来,政府用于城区环卫保洁的总体负担没增加,环卫体制机制得到彻底理顺,至今未发生一起集访事件,破天荒地“完美收官”。
京环标准:细微处着眼,量化论净
北京环境有限公司承担着首都清扫保洁任务。达州市新制定的环卫清扫清洗作业质量标准、生活垃圾清运作业质量标准和达城环卫保洁作业标准、环卫作业考核办法等作业规范,均逐一参照着京环标准,单位面积尘土以克计、街面冲洗强度以次计等等,精细入微,量化论净。
标准提高不只是一点点。环卫部门同步将公众反映的、日常巡查发现的问题纳入清扫保洁考核体系,实行日检查、周汇总、半月通报、月考评,考核结果与划拨作业经费相挂钩。
严格的考核标准倒逼达州京环在原有环卫设施设备基础上,一次性投入近1000万元,配备高空喷雾车、扫地车、冲洗车等大型作业车辆63台、调配各类环卫作业车辆35台。同时,并在承包服务期内,每年保持环卫专用设备类投入200万元以上,提高机械化清扫程度,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升保洁质量。
目前,10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清扫保洁任务已由原来几个小公司全部转隶给北京京环公司,实行大机械化、标准化作业管理。城区环卫清扫市场化率100%,环卫机械化作业率由原来的70%提升为90%;主要街道定期清洗、洒水降尘的频率较改革前增加60%,环卫作业安全事故率下降55%;卫生质量市民调查满意率达94%。
最美达城:一石激起千层浪
改革不是搞简单的“零和”博弈。推进环卫体制等公共服务领域改革,要为政府职能转变松包袱,为企业拓宽市场腾空间,让群众获得更好公共服务和生活环境。要通过改革,把“最美达城”献给市民。
以主城区环卫体制改革为突破,全面连续两年持续深化城市综合管理年、环境治理攻坚年等活动,实施城市综合管理“点线面”示范工程,同步全速推进建筑垃圾、医废垃圾、餐厨垃圾清理整治投资。18亿元的固废处置中心开工建设,2022年将全面建成。互联网+建筑工地智能监管、互联网+餐厨垃圾智能监管等相继投入试营,城区腊肉禁熏、鞭炮禁放、祭祀禁烧等相继推进实施,阁溪桥渣场全面关闭、火车东站货场成功搬迁等一大批民生实事相继落地办成……清爽整洁的城市环境正逐步跃进市民生活。
□达正兴 本报记者 李泽希
新闻推荐
为进一步提高报社员工的健康意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5月13日,达州日报社邀请北京同仁堂达州店的北京知名中...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