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新闻 万源新闻 宣汉新闻 开江新闻 大竹新闻 渠县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达州市 > 达州新闻 > 正文

老达城人眼中的“达钢”

来源:达州日报 2019-03-06 09:08   https://www.yybnet.net/

在达城,有一独特之地,与时代脉搏同步跳动,承载着几代人的光荣与梦想,见证着整个城市的工业化转型,这个地方就是“达钢”。作为达城的龙头企业,达钢已有60年的历史,它为达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于老达城人来说,达钢已是生命的一部分,承载着太多的记忆和情感。

一座城市的工业烙印

达钢,位于襄渝铁路、达成铁路、达万铁路交汇的一级枢纽站达州火车站附近。1958年6月26日,在“大跃进”的口号声中,“四川省地方国营达县红旗钢铁厂”挂牌成立,同年8月13日正式破土兴建,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余名建设者,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一片荒地上打石开山,修公路、建厂房,用一年零九个月的时间,于1960年5月基本建成产钢3万吨、钢材2.5万吨的生产线。但达钢终因当时条件差、宏观缺少规划、设备不配套等问题于1962年3月16日宣布停产,直至1965年重新恢复生产。

历经60年的持续发展,达钢已跃身为全国大型工业企业、全国钢铁行业重点骨干企业、中国制造业500强、四川省重点培育的大企业大集团和全省首批20户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之一。走进达钢,厂区道路纤尘不染,绿色植被错落有致,厂区建筑规划有序,让人明显感受到达钢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亲历者,退休的七旬达钢工人刘大爷见证了达钢的华丽蜕变,作为参与者,他感到光荣与欣慰。据刘大爷回忆,80年代的达钢,无论是人员还是占地面积,都非常少,厂周边是农田、山坡和农家小院,看起来就像一座自然氧吧,远离闹市区,没有太多的喧嚣。那时的达钢也只有石灰、制氧、炼钢等几个小车间。“那时候,厂里的人来自五湖四海,我们在厂区每天都可以听到天南地北的方言,和‘山寨版’的普通话,现在想起来依然觉得很是有趣。”谈起达钢的往事,刘大爷打开了话匣子。“当时,厂里的子弟互相都认识,经常聚在一起,吹口琴、唱歌、摆龙门阵,憧憬着未来……”

抹不去的青春记忆

“达钢那巨大的烟囱对我来说,太熟悉了,可以说它充斥着我的整个童年,是我人生记忆重要的一部分。”当年家住附近的李先生告诉记者。“想起小时候的事,免不了就会想到这个钢铁厂,因为我家离它太近了,直线距离不超过2百米。每天夜里,我都是听着机器的运转声入睡。”李先生回忆,达钢的机器,还有那巨大的烟囱,对附近的孩子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每天放学后,他们都会成群结队地在达钢的大门口看这个巨型的“家伙”吐出浓烟,听着各种机器的轰鸣声,对里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无限的遐想。随着社会发展和自身年龄的增加,达钢给李先生带来的也不再只是快乐和向往,环境、噪音污染等系列问题让达钢变得不再那么“可爱”,浓烟的排放令周边居民对所住区域环境感到担忧。

栉风沐雨磨砺前行

一段岁月,静静地流淌在一座城市行进的车轮里,滋养万物,无声无息。如今的达钢,作为达州市重工业生产基地,俨然成为了这座城市的工业符号。近年来,达钢转型绿色发展,积极做好节能减排、环保提升工作。把蓝天还给达州,是百万达州市民的期盼,也是达钢集团对市民的承诺。刚过60岁生日的“达钢”,即将迎来退城入园的历史转折点。“达钢集团搬迁转型发展项目及达州市第二工业园区建设,力争在2019年内开工。”1月1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这一重磅消息。

对达州人而言,扎根西外、相伴多年的达钢就将真正成为一段历史,期盼着搬迁后涅槃重生的达钢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本报记者 蒋金洪 实习生 蒋卓君

新闻推荐

“洋味儿”渐渐远去 达州楼市掀起“新中式”热潮

每隔几年,楼市建筑就会出现一种新时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欧式风情小区占据了达州楼市的主导,地中海式、英伦风情等建筑...

达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达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老达城人眼中的“达钢”)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