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私家车的与日俱增,停车位的需求也极速增长。在达城主城区,出门办事,想要临时停靠街边停车位,成了不少人头疼的事。不过这种现象即将得到改善。记者近日获悉,达城街边停车位安装了新科技,停车将进入智能时代,有车一族停车可实现智能缴费也可查询空位,3月上旬将进入试运行阶段。
现状
街边停车位难求
“出门办事最好不要开车,停车位难找,尤其主城区的停车位就更不好找。"一说到停车的问题,不少市民都有这样的顾虑。家住西外的张先生对此深有感悟,因为没有及时找到停车位反而误了事。
张先生讲,他上次从西外开车前往市内,行驶到小红旗桥时,准备顺路去社区办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当时已经下午4点半了,他计划把车停靠在社区附近的街边临时停车位,就能在下班之前赶到社区。可当他到达社区附近时,街边停车位停满了车,没有一个空余车位,不得已他只得继续前行绕路将车辆停在达一中下面的停车场,当车停好到达社区时已经无法办理业务了。
“街边临时停车位本就是方便临时停车,为在周边办事的人停靠提供方便,运气好可能有空位,但基本上停得满满的。"张先生表示,虽然现在新增了不少停车场,有时临时停车办个事,绕进停车场就要花不少时间,还容易耽搁事,要是能够提前知道临停车位是否有空位,就更加便捷了。
改造
临停将实现智能化管理
市民的愿望也未必不能实现。记者从达州市智慧停车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了解到,2月中旬开始,中心城区内临停车位开始实施智能化改造,安装地磁感应器,对全市路边临停车位进行联网管理。现已在西外、南外、市内及北外临时停车位试点安装了250个地磁感应器,地磁感应器可通过声感、光感、地磁、微波四种途径传送数据,一旦市民停车驶入即可感应,车辆一进一出都有详细的记录,实现了智能缴费、找空位。
“安装了地磁感应器,不仅节省了我们的工作量,也让司机节省了时间,而且能够清楚看到自己的停车时间。"街边管理停车位工作人员介绍,她一个人管理三十几个车位,有时候她在街头管理,远远地看着街尾有司机找停车位,她就挥手示意告知司机有没有空位,一边管理停车记录时间,一边又要收取停车费,若是大家凑在同一时间,一个人根本顾不上。这名工作人员坦言,为了街边停车收费的问题,还与司机发生过矛盾。
记者对达城部分有车族进行了随机采访,他们表示街边临停收费存在不规范现象。“同一路段的临停车位,停放的时间也差不多,有时收2元,也有收过4元,还在免费停车时间内也在收费。"家住西外的王先生表示,停放的时间全靠收费员记录,是否超时自己也说不清楚,停车费当然也由收费员说了算。王先生听说了达城临停车位进行智能化改造,等改造完成了,也能够实现像室内停车场的智能计费缴费功能,这样一来,也遏制了停车收费不规范的问题。
期待
4月底将全面覆盖
“3月上旬,地磁感应器将开启试运行阶段。"达州智慧停车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市场部张经理告诉记者,由于地磁感应器有一个生产周期,芯片也需要时间激活,目前暂时完成了250个试点车位的改造进行链路稳定性测试,预计在4月底,将全面完成达城5000多个临停车位的智能化改造,届时达城临停车位进入智能化时代,给市民一个全新的体验。
对于不少市民提出的如何使用临停车位的智能化功能,张经理做出了解答,达州智慧停车公司将推出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简单易操作,目前正在做最后测试,后续将通过各媒体渠道进行推广。“有了这个小程序,市民就能查看附近空余车位、自己车辆停放的时间,以及车辆实时账单信息,而且能够实现手机支付停车费。"张经理提醒说。市民朋友们不会使用小程序也不用担心,临停车位现场的工作人员会帮忙上传数据,协助用户体验智能化停车。
“收费标准暂时没有变化。"临停车位进行智能化改造后,收费是否会提高标准成了市民关心的问题。张经理表示,在没有新的收费政策出台前,仍然按照达市发改委【2016】461号文件规定执行,临时停车点划分为一类价区和二类价区,车辆停入收费泊位15分钟之内免收停车费。一类价区:按2元/1小时·车次,不足1小时按1小时计,1小时后每增加1小时加收1元,每车每次每天停车收费标准最高不超过8元;二类价区:2元/2小时·车次,不足2小时按2小时计,2小时后每增加1小时加收1元,每车每次每天停车收费标准最高不超过6元。临停车位全面智能化改造后,市民停车通过微信小程序就可看到停车时间,明明白白缴纳停车费用。
张经理表示,“智慧停车"还在不断拓展和完善,地磁感应器的安装进程也会逐渐加快。接下来,在试运行阶段还将逐步完善更多相关功能,让车主停车越来越便捷、高效。
(达州新报全媒体记者 潘灵舒)
新闻推荐
通川区七小开学典礼今年是新中国70岁诞辰,不论是通川区七小“胸怀祖国,追逐梦想”的演讲,还是达川中学“学习红军,勇战高考”...
达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达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