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伊始,万物复苏,早春二月已是四处鸟语花香,春光惹人醉。然而暖融融的春风和阳光特别容易使人犯困,人们无精打采、哈欠连天,整天感觉昏昏欲睡,状态低迷。那么,“春困”袭来应该如何应对?医生支招,帮你为身体充满电。
春眠不觉晓
市民受到“春困”困扰
随着春季的到来,达城的天气日渐转暖,不少上班族和学生党“沉醉”在暖洋洋的春风中,上班或上课时神倦疲乏,提不起精神,注意力无法集中,十分影响工作和学习。“过完年后,每天上班都觉得很困,特别是在办公室开着空调午睡过后,醒来反而还头晕脑胀,更加没精神了。”从事文员一职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因为职业原因,平时在办公室一坐就是一天,很少起立走动,最近天气回暖,人忽然变得非常犯困,导致工作效率都降低了不少。
“现在天气越来越暖和,上课没一会儿眼皮就‘打架’,老师讲的内容什么也听不进去,我都只能靠掐自己大腿来赶走睡意了。”高三学生小李向记者吐槽感觉自己的身体像是电量流失殆尽的手机,失去了能量,急需充电。
走访中,记者发现大部分市民最近都遭遇了“春困”的烦恼,出现情绪不稳,睡眠不佳,多梦易醒等的状况。甚至还有不少人怀疑自己的身体是否出了毛病。
“春困”不是病
自我调节很重要
那么,怎样做才能赶走“春困”,找回正常状态呢?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中医师赵淑芹认为,应对“春困”最重要的是自我调节,调整心态和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锻炼,尽量吃清淡的饮食。
“‘春困’不是病,是由于自然气候变化、气温回升而产生的一种暂时生理现象。”赵医师介绍,人体在冬季寒冷的刺激下,皮肤血管处于“收敛”状态,内脏器官的血流量增大,大脑的血流量也相对增加,逐渐养成了在高温情况下工作的习惯。春天天气转暖后,人体各个部位的血管随之扩张,供应大脑的血量相对减少,大脑就会开启保护性调整,减低兴奋感,因此容易产生困乏。
此外,冬季里,因紫外线及阳光照射不足,机体內缺少足够的维生素D,使得机体的免疫力和工作能力降低了许多。加上维生素摄入也少,所以当春天来临时,身体功能大多处于半昏睡状态。
“办公室、课堂等人群较为集中的地点一般是春困的高发区。” 赵医师告诉记者,因为较为密闭室内空气不流通,人口密度大,过度温暖的环境容易使人出现大脑缺氧、头晕、口干、嗜睡、眼睛酸痛、极度疲劳等现象。但是,“春困”持续的时间不会很长,当人体慢慢适应了气温的升高后,就不会再感觉困乏了。而且,对气温适应的时间长短与人的体质有关,体质较佳的人只需几天便能适应。
医生支招:
赶走困意为身体充电
对于如何才能赶走“春困”,赵医师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提出了一些建议。
每天多运动
整天趴在办公桌、课桌前的上班族和学生党要想克服“春困”,应该时常站起来走动,注意居室空气的流通,多喝水,这样有利于缓解“春困”带来的疲惫感。工作中犯困时,可适当做头部按摩,以缓解症状,或者去室外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改善大脑皮质功能,让自己心情舒畅、精神饱满,保持大脑清醒。
饮食忌辛辣油腻
春天阳气生发,温食有助于护阳,适度吃些姜、葱、韭菜,黄绿色蔬菜宜经常食用,如胡萝卜、白菜,至于寒凉、油腻、黏滞之品易伤脾胃阳气,则应尽量少食,否则会加重“春困”。
早睡早起
保障足够睡眠,给身体创造一个适应昼长夜短的条件,从而保证充沛的体力。但是,并非“多睡”就好。成人每天睡8个小时左右即可。过度睡眠容易降低大脑皮层兴奋性,使之处于抑制状态,更加促使人昏昏欲睡,无精打采,越睡越困。所以多睡不能解决“春困”,早睡早起才是消除“春困”的法宝。□本报记者 张海涵
新闻推荐
他从小就表现出对艺术特别强烈的天赋和爱好。所以,还是学生时期,他就规划好自己的人生之路,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且,他...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