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登高,我们比平时起得要早。我们穿行在从南城到凤凰山的大街小巷,不断有市民从高楼里钻出加入到我们的队伍。刚刚穿过达巴路口来到凤凰山脚的北岩寺路,从各个地方冒出来的登高者,直把路面挤了个满满当当。那背包的年轻小伙,那牵着小孩的年轻妈妈,那迈着稳健步伐的中年汉子,那满头银丝的古稀老人,在春寒料峭的晨风里,脸上无不洋溢着惬意的微笑。一股人流沿弯曲的公路直往山上涌,浓浓的登高韵味,就像刚打开的久藏的老窖弥漫开来,让我这个外来登高者沉醉。我愣愣地打量着这些登高者,元九登高,竟然有如此巨大的魅力?
回望着身后不断加长的黑压压的队伍,我们选择了水泥铺就的小路往山上爬,然后横穿长廓,向下走来到元稹纪念馆,尔后返回,往红军亭爬。
山林开始变得喧嚣起来。公路边,石梯旁,树荫下,到处是人。那些卖烧烤的,卖小吃的,卖矿泉水的……这儿一堆,那儿一簇,他们眼巴巴地打量着过往的行人,间或来一声吆喝,送一个微笑。那香喷喷的羊肉串,那黄亮亮的烧饼,那脆生生的凉面……引逗得一个个孩子驻住脚,尔后嚷嚷着,牵了大人的手直奔过去。数不清的登高者正簇拥着,漫步着,从那些不知名的公路上,石梯旁,小径里,涌过来,涌过来,汇成一股黑压压的人流直往山上涌。
通往红军亭的山路开始变得水泄不通。挨挨挤挤的人群,身子擦着身子,脚跟连着脚跟。你无须迈步,汹涌的人流会裹袭着你一路向上,向上;你无须停留,潮水一样漫过的人群不会给你稍许的喘息,只能迈步,迈步;你无须张望,眼前那一颗颗晃动的头颅,指引着你一路向前,向前。四下里,只听得无数登高者的慨叹,好多的人啊;只听得脚步踩踏石梯的铿锵;只听得大地震颤的轰鸣。你看那数十万人,向着同一个目标,沿着崎岖的山路一个劲地向上攀登,攀登。只为了缅怀那远逝的先贤,只为了体验“年年登高,人人进步”,只为了彰显生命活力。除了元九登高,还有什么活动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
一路推推搡搡,一路大汗淋漓,我们挤到了红军亭。到处是密密麻麻的人群,到处是一副副陌生的脸孔,到处是一张张灿烂的笑容。偌大的亭子四周竟然找不到一处地方歇息,我们只好站着,伸伸腿,喘喘气,揩揩汗,然后继续往上爬。
元稹文化广场早已人山人海。一些先期到达的或许因为疲倦,他们或靠或坐,或躺或卧,各具情态。更多的人推着拥着,攀爬到元稹塑像前,争着抢着,与元稹塑像合影。我徘徊在元稹塑像前,打量着这位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诗歌的中唐文坛主将;打量着这位命运多舛历经坎坷而又饱受非议的大唐汉子;打量着这位面对“人稀地疲、蛇虫当道”励精图治的通州司马。想起一千多年前的正月初九,通州父老登上城南翠屏山依依送别的情景,那场面该是何等壮观而悲切,那场面该是何等凄美而心酸。“劝君更尽一杯酒,东出通州系苍生。”那是刚念完《告畬竹山神》祈文匆匆赶来的通州老人的殷殷嘱咐;“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那是风雨共舟的同僚们切切鼓励。
元稹有幸,千年的风雨洗不去人们对他的牵挂,千年的步伐依然坚强有力。“元九登高怀元九,诗魂长伴凤凰游。”想想吧,数万人,数十万人,倾巢而动,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在历史的长河中能有几人享此殊荣?
达州有幸,先贤的足迹犹如一张张永不褪色的名片,吸引着四方来客;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像一盏盏明灯高悬在凤凰山巅,一路指引着人们登高,登高。
站在广场护栏边向山下远眺,那滚滚的人流,犹如一条巨龙,在莽莽苍苍的山间正蜿蜒着身子,蠕动着,蠕动着,绵绵不绝,直向山巅涌来,涌来。波澜壮阔的登山画卷正在春日的阳光下徐徐展开,展开。
新闻推荐
“中国优秀文化需要贯穿国民教育的始终,要善用艺术的形式对中国文化进行当代表达。”达州屈氏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努力践行教...
达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达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